柞水县金米村贫困户肖青松夫妇采摘木耳。
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工厂产品展示柜台。
“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发了贫困群众的信心、增添了扶贫干部的干劲,也为陕西接续奋战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日前,记者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柞水县、平利县采访,采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探寻脱贫成效背后的“硬核”力量。所见所闻,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与贫困较量中挺起“主心骨”、担纲“顶梁柱”,走出了一条“抓党建抓在点子上、促脱贫促出真实效”的特色路径。柞水、平利两地的实践,如同微缩“样本”,映射出陕西全省“战贫总攻”的现实模样。
“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现场见闻】
“哎呀,怎么能让你亲自动手呢?”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六组贫困户向友平,看到正在自家厨房忙碌的县委办驻村干部陈雄珍,挺不好意思的。“人手不够,可不能耽搁了‘庖汤宴’。”陈雄珍边干边说。
“庖汤宴” 是秦巴山区农村的民俗,年底谁家杀了猪,都会请左邻右舍吃“庖汤宴”。去年平利县委办主任李仕阳担任双杨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后,看到村里的养猪户效益不高,就策划将“庖汤宴”搬到网上,兴办“网上扶贫超市”。操作中,每次选择有接待条件的一户农家举办“庖汤宴”,最初每月办一次,现在每周办一次,截至目前,已有52家办了160多桌“庖汤宴”。“庖汤宴”上网后,村里的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上扬,带火了生猪养殖。目前,全村433户饲养生猪107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
平利县推出的脱贫攻坚总队长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介绍,该县向137个村派出了137名总队长,其中安康市人大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任长安镇金沙河村总队长,县长陈伦富任老县镇万福山村总队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晏清泉任正阳镇让河村总队长,这几个村都是深度贫困村。他们每个月都要到村六七次,还常在村里过夜。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槌。”郑小东说,“我们抓住关键少数,让总队长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带头啃下来。”推行总队长制以来,平利县各级干部下村时间增加了三成以上。
【新闻纵深】
脱贫总攻,擂响重槌的不只是平利县。
陕西省着力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目标责任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此撬动党政主要领导下沉一线直接抓、盯着抓、使劲抓。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陕西对10个市分管脱贫攻坚的领导干部及56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研判,并依据脱贫攻坚考核和专项研判结果,提拔重用了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同时,对履职不力、不在状态的县委书记进行了调整,并从全省选派42名干部赴贫困县挂职工作。
“战斗堡垒”凝聚攻坚力量
【现场见闻】
这是今年五一期间,柞水县金米村群众奔富路的几个微镜头:贫困户魏东在村道边上卖蜂蜜,60元一瓶的蜂蜜一天卖掉好几瓶;村里销售木耳的直播平台粉丝一度增加到190万;到村游玩的客人最多的一天有好几千人……
幸福“镜头”的背后,离不开村党组织的推力。柞水县小岭工业区管委会驻金米村第一书记赖胜涛去年到村后,和村干部一起挨家做工作,将大棚种植木耳作为主导产业,动员全村188户贫困户加入木耳种植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400亩,争取各方资金援助,建起了4个自动控温控湿的智能大棚。去年52户种植木耳的贫困户,每户收益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去年超30万元。
小小木耳,让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动了心,纷纷回村承包大棚,金米村1组组长肖青松就承包了37个拱棚,年收入4万多元。吸引村民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村上推出的“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村集体负责建设产业基地,将木耳大棚或地栽木耳借给农户管理,免费向农户提供木耳菌袋并进行技术指导,农户自己打孔、挂袋、采耳、晾晒、交耳。合作社以每斤30元的保底价统一收购,扣除菌袋成本后,农户每斤干木耳可挣7元左右。
小岭镇党委书记安怡介绍说:2020年春季,金米村栽植木耳185万袋,预计产干耳15.5万斤,可实现产值464.4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1.99万元。
【新闻纵深】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扶贫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靠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推动力。基于这种理念,陕西省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
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创建省级示范村508个,将农村党支部打造成脱贫攻坚坚强堡垒,因地制宜谋划本地脱贫攻坚路径。
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425名县级领导带队“村村到”摸底排查, 4398名县乡干部、1596个县级部门包抓包联,帮“软”治“乱”扶“弱”,精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596个,并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能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全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55663人,其中15531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审核、县级实施、镇村落实工作机制,投资7.83亿元,支持49个县(区)1566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总结礼泉县袁家村、榆阳区赵家峁村等典型经验,推广“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模式,推动农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村党组织为民办事、带动群众脱贫增收能力。
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区全员培训体系,先后轮训各级扶贫骨干14.6万人次。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
“扶贫铁军”出征“主战场”
【现场见闻】
移民搬迁户张运弟是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康士利工艺制品公司的一名缝纫工,她有3个孩子,在社区工厂上班一年多了,做出口玩具,每月工资2000多元,还能照顾3个孩子上学。她激动地表示,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就没有自己的新房子,也不会有家门口的岗位。
平利县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陕南移民搬迁的重点区域。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有28555户、83387人告别深山搬进新社区。这些贫困户原本靠着 “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搬下山之后如果不能就业,就会成为“住在楼房里的贫困户”。
为此,平利县大力发展社区工厂83家、培育222家市场主体,吸纳6000多贫困户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就拿锦屏社区来说,这里住着11个村的508户搬迁贫困户,建有手套厂、服饰厂、电子厂等5家社区工厂,不少贫困户实现了“楼上住家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该社区内的三秦电子加工厂负责人孙自立说,今年准备扩大生产能力,再新建4家分厂,带领更多贫困群众致富。
在柞水县小岭镇黄金移民安置小区,贫困户汪全林2018年从10公里外的常湾村搬来,社区党支部安排他看门,月工资1500元,他的儿媳则在社区服装厂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贫困户万纹村夫妻在社区门口开了个便利店,每月收入5000元。
“安居乐业才能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我们将进一步促进社区工厂发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柞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纵深】
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四摘四不摘”要求,着眼于巩固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坚持选硬人打硬仗,着力锻造一支“扶贫铁军”。据介绍,全省共调整“看摊守业”等不胜任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3583人,15965个村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94.3%。
目前近万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中64人是省直机关厅级后备力量和中长期培养对象。将新招录选调生选派到村、社区任职,其中162人到贫困村。推行“两联一包”扶贫机制,推动包村单位与贫困村实现人员、项目、资金、责任“四个挂钩”,力争帮扶效益最大化。强化激励考核机制,对深度贫困县、贫困县、摘帽县、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成效,实行差别化考核,着力提高考核的精准度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