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干部代表履职建言
2020-05-22 10: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全国两会由“春天的约会”延期到初夏举办。那么,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之年,基层干部代表们带上了哪些接地气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年度特点?本报编辑部梳理了部分代表的“履职作业本”,看看他们写了哪些内容?

  吴云波代表:

  让青年成为乡村建设“雄鹰”

  内蒙古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日前在快手平台上传了一段短视频,向大家征集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

  自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吴云波经常走村入户了解牧民生产生活情况。他说,“我生活在这片草原,最关心的是这里的乡亲们怎么过上好日子。”

  记者2019年6月采访吴云波时,看到他的笔记本上列出了当年要干的几件事:扩大养殖规模,新建一座养殖场;建生态旅游区,发展草原体验游……如今,吴云波的这些“小目标”已经实现了。

  吴云波现在和大家聊的话题更多的是嘎查下一步发展啥产业、上大学的孩子回乡后能干啥。

  25岁的汪玉涛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他去年辞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东萨拉嘎查,成为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人员。“有人说大学生回村里上班太浪费了,我觉得在基层大有作为。”汪玉涛说。

  两会前,就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吴云波进行了调研,他发现,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长,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电商、推广农畜新产品、进行品牌宣传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青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想要发展得更‘牛气’,一定离不开人才。”吴云波说,有些从牧区走出去的孩子,到大城市扎不下根、施展不了一技之长,成了城里的“笼中鸟”,如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年轻人回乡有理由、有决心、有保障,参与农村牧区的他们,就有望成为“雄鹰”。

  刘建明代表:

  开拓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正对自己的建议作最后一次梳理。他说,“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等4份建议,带着泥土的温度。

  去年,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棠棣村吸引了10多万名游客,村集体资产越来越多,村民人均收入超过8.5万元。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成了环境美、人心齐、经济富的强村,得益于村两委找准了乡村振兴的抓手。

  “现在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刘建明说,当前,村级组织人手少、事情多、责任大,考核问责多、经济激励少。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结构偏低等问题,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优秀年轻人才又引不进、留不住。

  刘建明呼吁,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建立健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制度,开拓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对获省级以上荣誉的村干部,给予荣誉激励;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选拔到区镇两级相关部门挂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村干部队伍。

  陈飘代表:

  让集体经济“家底”更加厚实

  关注“三农”,是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母爸村党总支书记陈飘建议的不变主题。今年关注的是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路灯电费每月3000多元,几公里的灌溉水渠疏通得花几万元,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得要几十万元……”过去一年,陈飘发现村里的公共服务欠账不少。“如果村集体经济的家底厚些,这些应急事都能做了。”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陈飘先帮村里引进知名的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和测土配方实验室,对芒果种植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将芒果分等级卖给上海的高端电商和各大超市。在产业带动下,母爸村141户73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陈飘认识到,产业成规模才能成气候,他打算整合村里各经济社的土地,组建村集体企业,走“合股联营”、抱团发展的路子,让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陈飘以实际行动,拼出了人大代表应有的干劲和精气神。

  孙国文代表:

  从更高层面设立“生态日”

  上会前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一直为五四村创建5A级景区忙碌着。

  进五四村的路口,有块“悠然人居,田园五四”的牌子,这些年来孙国文和村两委班子正是践行这八个字,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如今,花卉苗木种植结合乡村休闲旅游,已是五四村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美丽经济”。

  过去一年,孙国文考虑最多的是,乡村振兴如何再上新台阶?前些年还只是乡村振兴的1.0版,2.0版的五四村则要面向全域旅游强规划,激发发展活力;面向乡村产业强融合,推动强村富民。

  指着不远处的群山,孙国文告诉记者,五四村立足地处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门户、德清县城区向生态山地过渡乡村田园,大力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制订高质量发展方案,推进村域环境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美丽经济。

  争创5A级景区,是五四村乡村振兴2.0版的重要内容。孙国文说,预期到2022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8万元,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60万。

  “绿色是五四村发展的底色,我们一直把做强做优生态作为发展的方向。”孙国文说,今年我要提交建议,从更高层面设立“生态日”,促进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

  马慧娟代表:

  乡村文化建设是不变的追求

  40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人,人称“拇指作家”。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她却在十年间按坏了13部手机,用拇指在手机上敲出了上百万字,正式出版了五本书,只为记录农村女人的酸甜苦辣和农民在黄土地上的奋斗故事。

  马慧娟的新书《走出黑眼湾》中,写了十多个小人物从故土难离到乔迁惊喜,再到脱贫致富的曲折人生,也写了他们憨厚朴实、百折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气神。

  黑眼湾村是马慧娟的老家,位于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2001年,她和家人搬迁至红寺堡区,这里至今已累计接收移民20多万人。马慧娟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听农村妇女拉家常,了解她们的苦与熬、忍与期,记录她们身上的坚韧和力量似乎已成为她的使命。

  书,改变了马慧娟的命运。2018年,马慧娟当选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和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希望将自己与书结缘的这份幸运带给更多的人,她在村里成立了“泥土书香读书社”,希望更多农村妇女通过学知识活得更好。乡村文化建设一直是马慧娟关注、履职的重点。

  今年,她将带着新的思考走进人民大会堂。“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振兴。而农民会用、用好手机,参与、爱好乡村文化活动,都需要有专人引导。”马慧娟说。

  格桑卓嘎代表:

  调整城镇居民住房标准政策

  “阿佳格桑”是当地群众对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塔玛村党委第一书记格桑卓嘎的昵称,藏语中“阿佳”意为“大姐”。

  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对格桑卓嘎来说,既是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更好履职尽责,她努力钻研政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

  “这些年我所提的建议,件件都有回应,有些建议还推动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格桑卓嘎介绍,她提出的将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城镇医保报销范围等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农牧民医疗报销的心声得到回应,问题得到解决,说明我们人大代表是实实在在为群众说话办事的,自己的履职有了成效。”她说。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拉萨市区内的自建住房越来越少,一些老城区居民一家几口人蜗居在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短板。今年全国两会,她打算在调整城镇居民住房标准政策、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

  为此,格桑卓嘎多次前往拉萨老城区做专题调研,在城关区人代会上专门听取基层代表建议,今年2月还专门到拉萨市住建局了解相关住房管理规定。“今年,我将继续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城镇居民住房规定,让低收入家庭生活得更好。”格桑卓嘎说。

  裴春亮代表:

  加大公共卫生健康科普宣传

  “我们领着党员群众开展了一场‘红薯革命’,把俺村的红薯酸辣粉卖到了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为了让乡亲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个人出资维护全村道路,对沿线实行绿化,建设美丽宜居裴寨,打造太行特色小镇。为了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题,实施了“让爱回家”工程,把村西头十几米深的荒沟填埋平整成建设用地,建成钢架玻璃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规划打造可供2000人就业的社区服装产业园,帮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裴春亮带领村“两委”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制定裴寨村防控疫情12条规定,设置劝返点、消毒点、体温检测点,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为抢抓农时,裴春亮组织村民科学有序开展麦田返青浇灌、大棚育苗等春耕备耕工作。在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内,黄瓜、西红柿陆续上市,保障市场供应。

  “群众心里盼的,就是我要做的。”裴春亮代表说,“今年,我更加关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希望国家重点培养一批精干、高效的卫生防疫队伍,加大公共卫生健康科普和宣传,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防护水平。”

  雷燕琴代表:

  让搬迁工作方案更接地气

  “现在正忙着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的征迁,今年全国两会我的建议也是关于征迁工作。”不久前,记者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时,她正忙着收集村民们对搬迁工作的建议。

  樟坪畲族乡是一个“挂”在山上的乡,山高路陡,平均海拔近千米,整个乡只有4000多人,居住点分散。花桥水利枢纽是江西省鹰潭市重要水利工程,直接影响鹰潭市100多万人口饮用水问题。因工程需要,雷燕琴负责樟坪畲族乡黄思村218户、1000多人的搬迁工作。“这个村子情况比较特殊,30%的村民之前搬迁过两次,他们已经搬‘累’了。”雷燕琴说。在走访中雷燕琴了解到,因国家工程建设多次搬迁和头次搬迁的补贴标准相同,一些村民认为应该对多次搬迁户给予政策倾斜。

  为了拿出接地气的建议以及可执行的搬迁工作方案,雷燕琴一方面调研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同时带领乡镇干部多次召开会议,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讨论;进村入户了解村民们的意见,村民反映的问题记满了笔记本。

  目前,黄思村已有212户村民完成了搬迁签约工作,但是雷燕琴丝毫不敢放松,“搬迁是第一步,还要让村民住得下、过得好。在建设过程中留足二期用地以及产业规划用地,同时配套学校以及卫生点,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美。”她说。

  旧村要腾空、新区要建设、产业要发展……因水利枢纽建设需要,原本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将被淹没大半,如何为村民谋划新的增收渠道?雷燕琴正在谋划着……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