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在佳木斯市汤原县观摩村级集体经济。
汤原县汤旺乡金星村村貌。
核心提示 9月20日,黑龙江省史上最大规模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交流现场会”在佳木斯市召开,除各市县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参会外,会议还以远程视频形式,向全省所有县区、乡镇934个分会场直播,参会人数1.78万人,乡镇党委书记、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悉数收看。
这次会议无论规模还是内容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马晓明就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发出了“动员令”:从资源拉动向产业增收转型!
会议布局,明确“干”的方向
9月20日,记者随与会代表来到佳木斯市的4个村观摩。这4个村的产业各具特色,有的发展红色旅游,有的发展民俗旅游,有的发展农业服务产业,有的以闲置资产招商。
在汤原县汤原镇北靠山村,记者看到有不少游客冒雨游玩,他们多是购买的套票,98元包括观光、采摘、餐饮等项目。在“村长小院”民宿里,一对县城来的新人刚刚在此举办过婚礼,房间里留下不少喜糖,服务员边给游客发糖边介绍说,村里的东北风情民宿相当受欢迎,大炕套房380元一晚,节假日都订不到。村书记李相林介绍,北靠山村是个革命老区村,村党支部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发展思路,打出“红色旅游”牌,建起抗联历史纪念馆,开发怀旧民宿、冰雪旅游、大棚采摘等项目,不仅旅游业日益兴旺,木耳合作社、大鹅养殖合作社的产品也供不应求。2019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20万元。
同样是发展旅游,汤旺乡金星村则另有招数。依托独特的朝鲜民俗风情资源,村党支部打造了集朝鲜族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村。记者走在村里看到,家家户户外墙上都是色彩斑斓的墙体彩绘,许多游客驻足拍照。朝鲜族特色民宿、民俗馆和民俗美食街人气更旺,在泡菜产业园,身着短衣长裙的阿妈们正在熟稔地制作美味泡菜。村书记禹庆哲说,村子2018年被评为全国100个特色村之一,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24万元。
4个村子跑下来,代表们看到了转型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强了转型发展的信心。数据显示,目前黑龙江省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层次和质量还不高。土地发包、征地补偿、资产出租等资源资产性收入占比79%,而创办企业、集体入股分红收入仅占10.7%。和代表们一道观摩的马晓明告诉记者,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吹响提档升级“集结号”,按下全面转型“启动键”,实现由资源增收向产业增收转型。“从长远看,单纯依靠资产租赁、资源收费,不具有可持续性,也难以带动群众,只有把发展集体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才能提高组织化程度,让群众共享集体产业发展成果。”
参观中,大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磊表示,这次会议的最大感受是聚焦、务实,全是“干货”,让大家知道下一步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组织引领,凝聚“干”的动能
会后,记者实地采访了黑龙江省4个市、7个区近20个行政村,见证了会议精神的“落地回响”。
“实践证明,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党组织都是比较强的,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干什么事儿腰杆都硬。”身处基层一线的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们通过会议视频听到了这句话,是感受最深的一个群体。
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辖1个自然屯、10个村民组,1935户、6873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窦乃兴2002年挑起这副重担时,村里矛盾多、纠纷多、上访多,集体经济薄弱。窦乃兴用了一年多时间,把200多件老百姓的烦心事都给梳理出来,一件一件地解决,自那以后,村里再没人上访了。但他也认识到,村集体没钱,要给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常常有心无力。
“这次‘云参会’,听了佳木斯市、绥化市等地的先进做法,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宽了,底气更足了。”窦乃兴说,下一步计划与高校加强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推动蔬菜产业品牌化、绿色化。说完,窦乃兴带记者钻进一个西瓜大棚,一个个吊在网兜里的小西瓜煞是可爱。据介绍,这样的西瓜在城里超市,一斤能卖到五六元,一亩产值可达2万元。窦乃兴指着一栋栋暖棚说,这是村党委立足资源禀赋,量身打造的新产业,“村里人多地少,为了选准产业项目,我带着村干部多次到山东寿光、河北永年等地学习,确定主打反季节大棚温室蔬菜种植,一开始村民不肯干,村干部、党员就带头示范,并组建合作社,统一注册商标,现在全村蔬菜产业产值超亿元,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种植户户均年收入10多万元。”
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查罕诺村碧波荡漾的景观湖边,村党支部书记王佰义向记者讲述了转型发展的情况。“俺们村虽然靠近城区,但曾是全区最落后的村,1989年村里办起砖厂,总算有了集体收入,可因为污染环境后来给关了,2014年我上任后压力很大,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不错,就开始琢磨发展乡村游。”
2015年王佰义到浙江学习,站在西湖边脑洞大开,“村里有500亩湖面,回来就买了8条船搞水上项目,第二年又增加了竹筏,湖边建起烧烤长廊。”可起初没人愿意承包,王佰义动员党员先干起来,见到第一年赚钱了,不少村民又想干了,他又动员党员让出来。现在所有项目通过竞拍承包给村民,最多时一年村集体收入超过40万元。村集体有钱了,村民的获得感更足了。记者在村里的节日福利清单上看到,每户人家10斤豆油、10斤挂面、2斤鸡蛋、2斤瘦肉。“一个节日就支出8万元,只有集体有实力了,才能做到。下个月我要去考察养牛产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王佰义说。
“下一步,全省要树立起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对领富带富能力强、推动集体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的村书记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马晓明说。
能人驱动,闯出“干”的路径
七里地村位于牡丹江市海林市横道河子镇东北部,森林覆盖率超90%,有海林市第一个党支部、抗日联军密营等旧址,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优越,却一度捧着“金饭碗”守穷。
在七里地村,记者看到正在紧锣密鼓修建的“水街”项目,沿着山上流经村里的一条汩汩山泉,盖起了一栋栋崭新的小屋,原先的荒地上建起了儿童游乐场、书吧,还有豆腐坊、酒坊等14种作坊。横道河子镇党委书记王雪峰介绍说,作坊工作人员都是本村村民,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比在地里刨食或者外出打工都强。
“水街”项目规划,出自镇里去年聘请回来的一位能人之手,他叫李云祥,今年45岁,原来在江苏无锡市荡口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去年,他不顾父母妻儿反对,放弃了百万年薪,毅然回到家乡。
李云祥向记者介绍了回来的经过。他说,自己在南方生活工作了20多年,并且干出了一番事业,本不想回来,可去年8-11月间,王雪峰书记千里迢迢三次来到无锡。“我是本地人,对家乡的资源禀赋很清楚。王书记拿出各种发展方案,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李云祥的雕琢下,一个全新的“美宿小镇”渐渐成型。“现在别的镇常有人慕名而来寻找工作。”李云祥笑着说,希望家乡焕发勃勃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
鸡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宋振江介绍,该市通过大力实施“金鸡归巢”计划,支持和鼓励鸡西籍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年增长了265%。9月21日,鸡西市第四届“金鸡归巢”——特色产品展销及项目对接洽谈会,以网络直播形式与近400名全国各地鸡西籍企业家、致富能人齐聚云端,共谋发展,超过25万人次在线收看。洽谈会重点推介集体产业项目119个,已有70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将用产业的‘满天繁星’,托举起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轮‘明月’。”
“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关键靠人,要下功夫通过招聘、回引、公开选拔等方式,把一些高学历、有见识、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吸引回来,并将他们培养成为村级组织带头人。”马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