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今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这是继1962年《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印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8月27日,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面部署推进种业振兴工作,标志着种业振兴由研究谋划为主转向全面实施阶段。
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全面启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资源普查、基地提升——
打牢种业基础,守护安全底线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为推动普查落实落地,农业农村部今年3月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利用3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以及首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
全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完成全部2323个农业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种质资源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97.6%,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重新被发现。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了全国农作物、畜禽、水产领域各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帕米尔牦牛、凉山黑绵羊、阿克鸡、长江刀鱼、鱇浪白鱼、锦绣龙虾……一系列优异种质资源进入公众视野。
为了将珍稀的种质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加紧建设。今年9月,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投入试运行,长期库战略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于今年7月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基本建成并于10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供种安全是底线。我国种业基地产能的稳步提升,为种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以全国52个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保障了全国70%以上作物用种需求,其中玉米和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年均产量分别占全国年用种量的85%和75%以上。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此外,今年中央财政对制种大县的奖励资金由10亿元提高至20亿元,单个基地大县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00万元。
奖励力度加大,奖励政策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创新性提出了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的实施模式。在2021年全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工作推进会上,福建建宁、甘肃甘州、贵州岑巩等9个重点制种大县与龙头企业签订共建协议,着力推进基地做优、企业做强。
企业扶优、创新攻关——
强化骨干力量,推动品种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抓种业振兴,必扶优企业。
今年,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组织开展企业摸底调查和竞争力分析,并于11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按照“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阵型,从全国7000多家企业中初步筛选出70家,拟予重点支持,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与此同时,畜禽和水产种业企业阵型也在同步着手梳理中。
为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也拿出了惠企扶企的实招硬招。“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全力支持种业振兴,今年连续印发了《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促进文件,研究出台了“利率最高可优惠50个基点、期限最长可达20年”等一揽子最优特惠政策;中国农科院面向种业企业实施种质资源、育种平台、知识产权、种业人才“四个开放”,探索“企业出题判卷”科研机制,将企业科技创新瓶颈和技术难题作为重点科研任务……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中信种业、温氏集团、恒兴集团等多家种企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加快新一轮战略布局。“目前,温氏正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恒健基金等合作,组建广东畜禽种业集团。第一期将以生猪种业为重点,注册‘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表示。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集中攻关,持续创新。前不久“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3个大型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我国畜禽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国家有关方面支持下,经过十余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潜心躬耕,初步成果已经显现,我国畜禽育种迈出重要一步;今年审定通过的1721个农作物品种中,以高产稳产品种为主,占比75%,其中抗病优质水稻、籽粒机收玉米、优质专用大豆、优质棉花等绿色优质专用特用品种稳中有增。今年审定的水稻、玉米品种中,超七成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是企业,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正在持续巩固。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15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持续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和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指导编制南繁硅谷规划,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打击侵权、净化市场——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种业原始创新
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实现种业振兴,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一环、基础保障,也是攻坚方向。
为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为期半年的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把基地、企业、市场“三道关”,严打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一批大案要案。
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种子法修改工作,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最大程度激励和保护种业原始创新。
重拳出击、铁腕治理,离不开司法审判的“利剑”。5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为种业侵权者戴上了“紧箍咒”。最高法制定了《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明确可以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顶格处理侵权案件,切实加大了种业侵权案件的惩治力度,为品种权人维权护权、营造健康有序市场环境提供了司法保障。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一知农业咨询(北京)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代理了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在内的不少品种权纠纷案件,自今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主要农作物种子侵犯品种权和“套包”种子情况得到大幅改善。及时发布的各地违法案例,对业内违法行为形成了巨大震慑,行业对于侵权维权的认识明显提升,种业执法能力和办案力度的整体提升有目共睹。
打击违法行为、整治市场乱象是治“标”,建立完善打基础立长远的体制机制是治“本”。今年,聚焦同质化等重点问题,农业农村部新修订实施了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将大幅提高品种入市门槛。以向日葵为切入点开展的登记品种清理,从源头上严格品种管理,为整治种业侵权乱象,下好先手棋。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