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以村企联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结亲”奔富 共绘“丰景”
2025-07-09 09:20: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3座钢构大棚、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自动卷膜机等现代化蓝莓种植技术……日前,走进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太要镇欧家城村,现代化大棚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村企联建种植的优质蓝莓,很快被抢购一空。“和公司一起合作种蓝莓,人家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不愁卖不出。”村民纷纷点赞。

  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地广袤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素有陕西“粮仓”之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村级带头人发展产业缺思路、集体增收缺项目、群众致富缺途径的瓶颈。近些年来,渭南市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牵引,蹚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六联”为内核,“千企兴千村”为驱动的村企联建新路径,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头雁领衔精准结对

  在推进村企联建工作过程中,渭南市通过“村党组织主动联、党组织书记主动找”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对接,不断激发村级层面的内生动力。

  对于没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年收益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注重选配年富力强、敢闯敢干、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头雁,注重结对有经济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对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年收益在5万—50万元的村,注重选配有技术能力、市场经验、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壮大的头雁,注重结对有资源优势、市场渠道的企业;对主导产业有一定规模、集体经济年收益在50万元以上的村,注重选配善经营会管理、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头雁,注重结对有管理经验、金融背景、善风险防控的企业。通过分类选配头雁,科学确定结对企业,推动村企联建工作取得实效。

  大荔县许庄镇西渠头村村民吕新发在外经商办企业,懂经营、善管理、有经验。在组织的召唤下,他回村成立了陕西同州时荔合塑业有限公司,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并积极促成公司与西渠头村建立了联建关系。公司实施“年产8000吨纳米级环保新材料”项目,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西渠头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0万元,安置劳动力130余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六联”模式推动“联姻”

  村企联建“联什么”是重点。渭南市坚持边联建、边总结、边完善,形成了“六联”模式,让村企双方从“面上联建”迈向“深度联结”。

  通过组织村企党组织共同开展理论学习、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员联系交流等,推动组织联建;通过建立企业投资意向和农村发展需求两个清单,促成双方签订框架协议等,推动产业联营;通过盘点村企优势资源,唤醒“沉睡”资源,建立科学利用机制等,推动资源联动;通过搭建骨干培养平台,建立相互交流机制,打通劳动力供需堵点等,推动人员联用;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置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先锋队,推动活动联办;通过构建村企收益共同体,建立科学收益分配和带农益农机制,推动发展联享。

  合阳县甘井镇麻阳社区流转91.7亩土地,利用专项资金入股,按照“产业联营、资源联动”的模式,与陕西宏图富强惠民农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北京鸭”养殖场,企业每年按投资额的8%给村集体分红,每年给脱贫户分红500元。麻阳社区还与合阳兴坤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建,建设了有机肥厂,将鸭粪和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社区每年保底分红8万元。“我们现在是‘一社联两企,收益双保障’,去年社区集体就有68万元收入。”社区党支部书记梁登昌说。

  “千企兴千村”提质扩面

  村企联建“怎么联”是关键。渭南市坚持示范带动、全域推进,在全市开展“千企兴千村、结对促振兴”行动,以典型示范带动更多村企结对联建,进一步推动“村企联建”工作提质扩面增效。

  通过摸排调研、座谈走访,精心筛选出产业基础扎实、经营收益稳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划分农业类、金融类、商贸类等不同类型;根据企业要求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清单,根据各村实际和发展需要建立村级发展需求清单,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市场趋同、经济一体”的原则,为各村精准选配联建企业,按需自愿“结对联建”。

  富平县庄里镇永安村通过产业联营、资源联享等方式,盘活奶山羊养殖厂、废旧小学等集体闲置资产,“点对点”招商引资,建成豆制品深加工厂,引进了柿香型养生白酒企业,建成冰柿、柿饼加工及包装车间,解决了本村柿农的柿饼销售问题,安置剩余劳动力50余人,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6.3万元的收益。

  市级统筹指导、县级牵线搭桥、乡镇组织实施、村企“结亲联姻”;组织观摩学习、现场示范签约、帮助解决问题,确保“成熟”一对、“结亲”一对、“稳固”一对,今年全市已有227对村企确立了联建关系,村集体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1959个。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