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继在全省率先试点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培养制度之后,新近又推出创新举措,选派优秀村“第一书记”或党组织书记到薄弱村任职。目前,该市共有7名村官派至其他村任职,有效促进了薄弱村的转化提升。
市委组织部农组办主任龙辉介绍说,担任村“第一书记”或书记的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历练后,不仅综合素质高,而且工作有激情有想法,敢做敢为,打破了农村熟人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思想禁锢,对振兴薄弱村有着独到的思路。选派优秀村“第一书记”或书记到薄弱村任职,目的是发挥他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薄弱村注入活力因子,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悉,选派到薄弱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或书记,要求在原任职村工作满一年以上、群众公认能力突出、考核优秀,经县、区选聘办同意后,乡镇党委将其调至其他薄弱村任党组织书记。县、区选聘办也可在征求本人及所在乡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调配到其他乡镇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
利辛县大李镇齐寨村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凡其江,不久前经县委组织部选拔,被调至孙庙乡振兴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振兴村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村两委班子不团结,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村里各项事务基本陷于瘫痪状态。凡其江到任后,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找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凡其江发现,村级道路建设是群众最为关心的老大难问题,过去由于村级财务不透明,“四议两公开”操作违规,道路一直未能修成,拖了五六年之久,老百姓怨言很多。凡其江上任后整天忙着做规划、跑资金,终于修好了一条长1100米、宽4米的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针对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经乡党委同意,增补了3名支部委员,充实了村两委力量。“目前村里各项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凡其江自豪地说。
据介绍,早在2009年,亳州市就在蒙城、利辛两县试点推出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培养制度。近年来,该市不断强化“第一书记”跟踪培养,安排“第一书记”到市内名村进行一个月挂职锻炼,让他们直接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征地拆迁、土地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优秀村书记手把手传帮带,大大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该市458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已有65人担任村两委正职,其中担任党组织书记8人,党组织“第一书记”55人。
该市还明确,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科级领导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有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任职经历的大学生村官,目前,该市有7人担任乡镇副科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