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村干部“政务超市”里“站柜台”
2015-04-28 10:06:00  来源:马鞍山市政府网  作者:吴黎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5米长的三尺柜台内,6 位村干部的办公桌一字排开。每张办公桌都对应着相应的办事窗口:社会救助岗、社会保障岗、新农合岗、计生服务岗、综合协调岗。村支书杨世宏的办公桌也从原来的单间搬了出来,被大家昵称为“掌柜的”,老杨听着也乐意,憨憨地笑着说,只要能方便群众办事就成。4 月27 日,当涂县大陇乡塘桥村为民服务站内的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村干部办公场所从单间搬进服务大厅‘ 站柜台’,是桩新鲜事,也是大好事。”坐在柜台外凳子上办理新农合报销手续的村民朱新山说,以前村干部都分布在各个单间办公,村民办事常常摸不着头绪,只得一个个问人,很是费口舌。现在好了,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双休日也有人值班,方便多了。

  “现在村里的服务职能多了,设立为民服务站势在必行。”杨世宏从村文书当起,已在村里工作20 多年。他说,以前村里主要管生产,村民到村里来,无非是开个证明什么的,文书一人办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新农合、计生服务,涉及家家户户,村民要办的事情多了,靠文书一人根本忙不过来,村干部必须全员上阵,办“政务超市”,既当村干部,又当办事员。杨世宏说,群众办事有个心理,找到办事人员还不放心,非要村里的当家人说上几句才作罢,生怕背后还有什么猫腻。如今,村干部集体办公,当面锣对面鼓,办事规程都挂在墙上,什么事能办不能办,想玩猫腻也不成。

  去年9 月份,当涂县因势利导,围绕基层群众“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在全省创造性地探索“村站合一”工作新模式,通过将村(社区)为民服务站的办公场所设在村(社区)的工作驻地,村干部集中办公,从场地上实现“村站合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为民服务站站长,其他“两委”成员、驻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担任具体代办人员,从人员上实现“村站合一”,进一步提升村(社区)为民服务站功能,全面推行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131 个村(社区)都建立了为民服务站,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为民服务的三级联动。为民服务中心(服务站)已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69982 件,办结率91%,群众满意率近100%。

  当涂县行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何良斌说,“村站合一”的核心是,根据为民服务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合工作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标准体系,从服务内容、过程、设施、标识、环境到服务管理、质量,达到标准。一是明确代理事项,解决好“办什么事”的问题。将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事项全部纳入村(社区)为民服务站代办范围,实行无偿代办,除按政策规定收取有关费用外,一律不收取手续费,也不得搭车收费、捆绑收费。二是搭建代理平台,解决好“由谁来办”的问题。建立以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支撑,下连村、上连县、左右连部门的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服务网络。三是规范代理程序,解决好“怎样办理”的问题。整个代理过程由“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组成。四是强化工作保障,解决好“办理成效”的问题。建立规范的服务制度,如内部管理、服务规范、工作纪律、文明礼貌用语、考评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上墙公示,确保有章理事,按章办事。严格落实岗位职责、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村干部“政务超市”里“站柜台”,会不会造成“小衙门”作风?在龙潭村为民服务站,协管员何仕贤说,不会!因为为民服务站实行坐班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这不,何仕贤刚进村入户回来,原来,汤王村民组汤守华家开工翻建住宅,老何揣上乡里核准的农民建房通知单,到现场核查是否有出入,看到地点和面积都没有超过标准,才放心地回来办公。老何已是第二次到现场踏勘,从申报、开工、竣工,每户人家至少跑三趟,还要拍照留档。“对行动不便的村民,村干部都会上门提供服务,这也形成了制度。”龙潭村支书戴锡纯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