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娃儿演得很精彩、亲切,比电视上还好,演到咱们心坎上了! ”近日,肥东县桥头集镇小韩村的夏大妈观看“全民文化月”演出,对“90后”大学生村官的精彩表现赞不绝口。
肥东县第二届全民文化月期间,300多场由文艺志愿者和村民自编自演、乡土气息浓厚的演出在全县展开。一个多月时间,在各处演出现场总能看到一群“90后”大学生村官的身影,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策划者,既是组织者又是志愿者。居民们纷纷说,这群娃儿真不简单,个个都行。
“去年组织安排我来村里,人生地不熟,加上方言的原因,沟通很困难,工作压力很大。全民文化月开始后,我发挥唱歌特长,为百姓演唱经典老歌,没想到大家都鼓掌叫好。 ”“90后”大学生村官桂涛是河南人,自从做了大学生村官,一直有种身在异乡的感觉,工作开展也不顺利。通过文化月的磨炼,他找到了感觉。桂涛告诉记者,他跑遍了全镇19个村,几乎每天都有演出,四处奔波、工作强度大,但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 “当听到群众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掌声,我找到了自信,坚信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
和桂涛一样,桥头集社区大学生村官夏惠林发挥文艺特长,成为社区全民文化月的“总导演”,安排节目内容,联系布置演出场地,排练农民演员,精心为社区“定制”了一场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既有小品、舞蹈、独唱,又有戏曲、大合唱、器乐合奏等,为群众送去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孟雪华是复兴社区大学生村官,她发挥普通话优势,当起了主持人,标准的发音、生动幽默的串词,带来了互动活跃的氛围,被群众亲切称为桥头集的 “董卿”。桐山村大学生村官何冬冬饱含深情演唱《儿行千里》,催人泪下,台下的老人们悄悄擦拭眼角的泪花,流露出对子女外出打工的牵挂。
据介绍,该县许多大学生村官在文化月期间被群众熟识,成为演出的“台柱子”“大明星”。这群“90后”的年轻人,充分展示自我,坚定了服务基层的信念,得到了锻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