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六安市宣讲现场。
4月27日至5月9日,由安徽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团省委选拔的2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先后赴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和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3市开展巡回宣讲,6700多名在校师生、在岗大学生村官以及市直机关团员青年代表聆听了“青春献沃土,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报告。
对于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军而言,这虽不是他第一次主持报告活动,却是他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村官们的故事来自于自身奋斗,远比小说精彩。”
是的,20位村官,每个人的下乡记都是一部曲折动人的奋斗史。
陈玲入村第二天,正赶上村里要逐户核实农保信息,心想“这还不简单!”于是主动请缨包片,结果一周之后,别人都完成了任务,只有她交了白卷。
卢毅刚到村就碰到了史上最严的秸秆禁烧,负责看管近2000亩地。日夜坚守一个多星期,但是,一天夜里,辖区还是起火了,所有的辛苦一夜之间付诸东流,面对熊熊大火,女孩强忍着眼泪又投入战斗:“我不能哭,一哭就输了!”
来到农村不是因为没有选择。入村之前,陈玲是一家商业银行的“白领”,放弃都市的绚丽与繁华,选择乡土的清贫与寂寞,只是源于心底里的那份责任。
“去年9月我考上了公务员,但是,我一走,蔬菜基地势必要搁置荒废,最终还是放弃了公务员,选择了留守。遗憾的是,和心爱的男孩就此分道扬镳。”六安市“蔬菜村官”杨熙的这段经历,激起台下一阵阵惊叹。“后悔吗?”不时有人追问,她坚定地摇摇头:“公务员每年都能考,当村官却只有这一次机会!”
此次参加巡回报告团的村官中,大部分都担任了村第一书记职务,还有的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真正挑起了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重担。
“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村‘两委’干部的重要来源。”省委组织部农组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有278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其中担任村书记、村主任84人,第一书记741人,给沉寂的乡村注入一股新生活力。
刘栋担任第一书记后,便着手吸纳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进入村“两委”,经过调整,目前,6名村干平均年龄34周岁,其中本科2人、大专2人、中专和高中2人,成为桐城市最年轻、最有文化的村班子。“第一书记”吴德勤面对村集体经济的“空白”,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新建一个村集体所有的农贸市场,每年可增加20万元租金收入。
年轻睿智,新一代农村“带头人”每一次亮相都会给人带来无限惊喜。
巡回宣讲9所高校,开展9场互动,大学生们的现场提问有些犀利,也有些顽皮。比如:“你真的会与农民同吃同住吗?”“当村官如何耐住寂寞?”“在农村会遇到爱情吗”等等,不一而足。
“只要你干得好,不愁没有农民请你喝酒”、“用老百姓的热情化解你的寂寞”,当然,“村里也有很多小芳”……对于学弟学妹们的每一轮“炮轰”,年轻的“带头人”们总能幽默接招,而这些接地气的回答也总能激起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原以为大学生去当村官就是为了分享政策红利,今天才知道自己完全理解错了,他们才真正是一群有梦想有担当的年轻人。”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院李晨宁连连感慨。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赵淼同样感叹:“报告是一场精神洗礼,大学生择业,总盼着去条件好环境美的地方,可这些年轻的带头人则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条件差不可怕,我们完全可以带头改变它!”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省级宣讲团除走进高校外,还首次走进六安、阜阳和宿州三市,走进市直机关青年和大学生村官代表之中。“年轻的村官给大家带来一股热血澎湃的正能量。”阜阳市民委干部孔媛媛认为,青年干部尤其要学习大学生村官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平凡的工作干成不平凡的事业。
一场场报告会,一个个村官奋斗史,叩动着学子们的心房。这个五月,又有一批热血青年走出校园,朝着梦想出发,走向田野的怀抱。在他们内心,迸发着一种情怀,叫做“农村那么大,我想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