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学生村官“五比五争先”活动成绩单
2015-08-14 08:4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王书明 丁青 张玉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当涂县大陇乡孙赵村党总支书记俞泓在创业园劳动。 朱永侠供图

  

  

  图为利辛县大学生村官鞠一峰邀请县医院专家来村义诊活动现场。 朱永侠供图

  

  

  图为青阳县蓉城镇合心村副书记丁骏飞和音乐培训班的留守儿童在一起。 朱永侠供图

  

  阅读提示

  今年初,安徽省淮北市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给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写信,汇报了他们在“五比五争先”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邓向阳部长批示为他们点赞,鼓励他们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改变农村面貌的伟大实践,在为农民群众服务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

  比信念,在筑牢宗旨上争先;比状态,在奉献进取上争先;比作风,在求真务实上争先;比业绩,在为民服务上争先;比口碑,在群众满意上争先。2014年初,安徽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大学生村官中开展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五比五争先”活动,扣响了建功基层的竞赛“发令枪”,5000多名在岗村官“同台比拼”,在江淮大地上演绎了一曲铿锵激越的青春交响。

  本文定格的是青春交响中的那些“动人音符”。

  

  “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因为,懂得坚守的人不多。” 这是安徽省宁国市仙霞镇仙霞村大学生村官叶鹏的青春感言。

  “我付出的是青春、是辛苦、是努力,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精神的鼓舞和成长的蝉变。”这是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大学生村官吴德勤的在村感悟。

  ……

  三伏时节,记者走马江淮大地,感悟“五比五争先”活动中的村官“表情”,一个强烈印象是,这个年轻的群体用汗水和智慧“秀”出了精彩的自我,诠释了对父老乡亲的赤诚情怀。

  

  躬身学民 ——

  向老党员讨教,忘记了吃饭

  高手在民间,智慧在群众中。

  为了让思路接地气、工作对路子,安徽省大学生村官们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作为看家本领和赢得“竞赛”的先手棋。为此,他们甘当小学生,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萧县张庄寨镇袁圩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伟建的体会是:到百姓家中去,要做到给水就喝,不管有没有水垢;给板凳就坐,不管有没有灰尘。“五比五争先”活动中,全省大学生村官共走访农户22万余户,征集意见建议9.2万余条。

  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费寨村党总支书记化文强所在的村子村情复杂,为寻找工作突破口,他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染身边人,让群众觉得他是一个敢为百姓说话、愿帮百姓解忧的靠谱之人。他至今难忘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竟然花了3个多小时向他讲述费寨村的历史,连中饭都忘记吃了。这位老党员当时对他说,“你能不能在费寨‘混’下去,就看你能不能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化解两大家族积怨方面一炮打响。”在老党员的启发下,化文强通过发包闲置窑厂给村里带来了120万元收入;主动当“和事佬”,让两大家族摒弃了前嫌。“有了这两件‘见面礼’,以后的工作顺畅了许多。”化文强感慨道。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染牢农民底色,步调一致融入群众,各地组织部门陆续出台了刚性约束措施。蚌埠市规定,不得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代替入户走访,每名村官每月走访农户不少于30户,重点走访困难户、五保户、老党员户、发展大户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包括村情概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发展建议等在内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做到直面问题、数据准确、内容详实、建议可行。怀远县万福镇刘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写成了近5000字的“美好乡村建设研究报告”,不仅基本状况清晰明了,主要做法切实可行,而且思考建议立足长远。为巩固美好乡村建设成果,他建议尽快制定《村规民约》和“刘楼之星”评选办法,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

  

   创业富民 ——

  为照看草莓,将妻儿送到岳母家

  黄昏时分,记者见到歙县桂林镇吴川村书记助理吕夏雨时,他正在蔬菜大棚忙着呢,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肤、脚上的泥巴,给人的印象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站在大棚前,这位当了3年村官的大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讲述了创业的不易:“2014年9月16日,我儿子出生了,当时正值草莓下种的关键时候,我只好将妻子送到300公里外的岳母家坐月子,从草莓种植到采摘,整整三个月时间,我只是在孩子出生时候看过一次,其余时间吃住在村上,精心呵护着草莓。”说这番话的时候,吕夏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吕夏雨种草莓的想法始于2013年底。那是在全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上,他第一次了解到大棚蔬菜的发展前景。回村后,他便与4 名村官一道,先后投入60 余万元,流转土地60 多亩,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他发起成立的春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2 人。就在即将分享创业成果时,2014 年12 月11 日傍晚的一场大风,无情地将15 个大棚的保温薄膜扯碎了,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吕夏雨的心也碎了,但他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咬咬牙再度筹款购置薄膜。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5 年5 月,草莓种植基地实现销售60 多万元,为30 余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给村民发放工资近15 万元,周边村的村民看到了成效,也跟着效仿起来。

  吕夏雨自谦地说,“在创业村官中,像我这样的多了去了。”正是由于“吕夏雨们”的共同发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父老乡亲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五比五争先”活动期间,399 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创办、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77 个,示范带动创业农户7000 多户。和县善厚镇早林村大学生村官吴超,联合3 名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一起养羊,首期投资60 万元,吴超占股50%,建起了波尔山羊养殖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鼓励村民把山羊领回家饲养,年底统一收购集中销售,吴超对村民说:“风险我们担,利润你们赚,如果一家养3-5 只肉羊,一年就能增收3000 多元。”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群众,纷纷当起了羊倌。蒙城县篱笆镇樊寨村第一书记刘金银依靠创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从根本上破解了“三留守”难题。他说服3 名返乡青年共同投资30 万元,成立了蒙城县佳润食品厂,如今企业已发展成为投资300 多万元的“蒙城县共创食品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14 个固定岗位,10 个流动岗位,带动30 名群众本村就业,就业群众每月增收2000 多元。

  

   服务便民——

  拉来县城专家,为村里老人义诊

  “邓向阳部长给我们复信啦!”今年3 月初,淮北市的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们奔走相告,部长勉励的话语至今犹在耳边回响。

  今年2 月,淮北市委组织部把分散在县区的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队进行整合,成立了市级志愿者服务总队,在关爱弱势群体、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释放青春能量。当志愿者们将相关情况写信向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汇报时,受到了邓向阳部长的热情赞扬!

  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彬,是淮北市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也是写信的执笔人。他告诉记者,全市150余名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在服务中凝聚正能量,在奉献中收获快乐。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下午,他们自发到所在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带头捡拾垃圾,打扫村部卫生;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电话印在便民卡上发给群众,保证手机24 小时开机,随时接受群众关于合作医疗、低保、涉法涉诉等方面的服务代理。大学生村官服务便民的共同取向,已经成为江淮大地上一道亮丽风景。全省共成立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团293 个、服务队784 个、服务组1447个。

  2014 年5 月28 日上午8 点,利辛县中疃镇养老院迎来了县人民医院的专家,他们是为中疃村7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免费义诊的,义诊历时7 小时,300余人受益。为了这次义诊,中疃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鞠一锋可没少操心。他连续17 天,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调查,终于摸清了全村300多位70 岁以上老人的身体状况。鞠一锋对群众的一片真情感动了县人民医院的领导,派出8 位专家免费为村里的老人体检。

  75岁周长江老人,是宁国市宁墩镇宁墩村村民。由于老人粗心大意,导致家中土坯房着火,经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老人获得了一个危房改造名额。可怎样运输建筑材料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该村大学生村官孙冰亮得知后,组织党员义务帮老人搬运,他们用肩挑、用手抬,在长达数百米的陡坡上,续写了干群情深的佳话。

  青阳县蓉城镇合心村党支部副书记丁骏飞,针对留守儿童周末、节假日无去处的现状,积极争取县乡文化部门支持,购买了吉他、桌椅、空调等设施,自编吉他教程,创办了留守儿童音乐培训班,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在当地传为美谈。

  

   文化惠民——

  农闲时节,把快乐送到百姓家门口

  既富村民口袋,也富村民脑袋。在文化惠民方面,安徽省大学生村官们同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47 万多场次、咨询服务1.16 万场次、文化活动7000多场次。

  黄山区大学生村官文化艺术团在当地有着较高的知名度。逢年过节和农闲时节,他们就分赴全区14个乡镇的村头开展巡演。该团60 多名成员分成演唱、舞蹈、器乐、语言等5个组,节目创作、演出策划等都由村官自己完成。为写出更好作品,编排更好节目,他们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农事耕作,体验农民的生活,2015年度首站巡演在焦村镇龙源村举行,朗诵、快板、小品和舞台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赢得阵阵喝彩声,村民罗嘉陵不时拉着小孙子的手一起鼓掌。艺术团副团长汪云说,用“心”创作、用“情”编排、用“爱”演绎的经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找到了自我展示和融入基层的“切入点”。艺术团成立以来,共演出30余场,观众累计2万余人。

  亳州市创新开展大学生村官“组团式”服务,以乡镇为单位,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和工作岗位,组建了志愿者服务团、法律援助团、信息帮扶团和摄影团队,全市共组建服务团78 个,吸纳村官483 人。谯城区大杨镇郭万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曲英豪是摄影服务团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只要村民有需要,团队成员都会上门免费服务。五马镇一位留守女孩,其父亲来信希望她寄张近照过去,曲英豪得知后,前往连续拍摄了10 多张,从中挑选了1 张最好的。郭万村一位智障村民办五保证需要照片,曲英豪服务上门。十八里镇蒋李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摄影服务团帮助策划拍摄了村民“笑脸墙”,让开心的笑容成永久定格。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