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农民朋友,面对气温突变、雨水较多的天气,如何保证高温棚蔬菜不受损失?”在安徽省广德县邱村镇祥凌村,每天清晨,清晰的声音总会准时从村中的“大喇叭”里传出,吸引着正在忙碌的村民们。
这个“大喇叭”是由该村大学生村官郑天宇负责重建的。他介绍说,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普及,曾经作为村里主要信息传播工具的“大喇叭”,因设备简陋、传输不稳定,一度淡出村民的视线。然而,外出务工人员剧增,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增多,给村级事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撤乡建镇后,村子大了,地域广了,人口多了,事务杂了,上门传播信息劳力费时。而随处可听的大喇叭在管理村务方面显出了优势。
去年,郑天宇萌生了重建“大喇叭”的想法。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正式启动了祥凌村农村广播工程。经过一个多月的设备采购及安装,拥有13台接收器、26个高音喇叭,总投资6万余元的“祥凌村广播工程”全部完工,于去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郑天宇一下子忙碌了起来,准时播报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很快,“邱村那点事”、“轻松音乐”、“时事新闻”等栏目受到村民的好评。接下来,他陆续推出了“远程电教连线播报”、“最美儿媳宣传”等栏目,两会期间还开设了“街头田间听两会”。
如今,祥凌村“大喇叭”已成为基层组织管理事务、农民群众了解村务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应对村里突发事件、促进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