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六安市裕安区张家店镇大学生村官张晓兰走访贫困农户。 王光军供图
2008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分6批次共选聘76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截至目前,现有在岗大学生村官549名,其中中共党员406名,大学专科98名,大学本科423名,研究生学历28名。该市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引导和推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出台12条刚性措施,培养机制配套健全
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六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2条刚性措施,落实中央、省里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职务安排、培养举措、考核办法、工作保障、出路安排等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形成了配套的工作机制。特别对大学生村官任期期满工作安排,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乡科级领导干部等,为大学生村官明确了方向,为他们安心工作吃下了“定心丸”。
实行量化考核,日常管理严格规范
全市推广百分制量化积分考核办法,细化“6+1”岗位职责(宣传教育、事务管理、协助工作、参与决策、联系包片、加强组织和1项自选性职责),明确了年度和聘期考核办法,考核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安排的主要依据。同时,严明工作纪律,经常性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查岗,严查各级随意抽调大学生村官的情况,真正让大学生村官踏踏实实地在村工作,在基层工作中汲取健康成长的营养,在与群众的交往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推动他们成长成才。
合理安排工作职务,加强村官岗位历练
该市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也做了合理的安排。到村工作第一年,担任村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之外,同时安排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委员、村团组织书记,或兼任乡镇妇联主席、副主席等职务。对任职一段时间,适应工作环境,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安排联系包片,参与中心工作。服务满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全部联系包片。从任职第二年起,根据任职表现和任职村实际,陆续将考核称职以上的党员大学生村官安排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其中考核优秀的,安排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预备党员或非党员大学生村官,通过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选调到村任职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到县区直综合部门短期挂职锻炼,安排合适岗位,确定工作导师,明任务、压担子、教方法,挂职期满后由选聘办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村官,推荐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直接参政议政、发挥作用、锻炼成长。通过不同岗位的轮岗锻炼,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进步较快,加快了他们成长成熟的进程。
加强培养使用,保障村官出路畅通
对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根据事业单位编制空缺情况,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直接补充进入事业单位。每年开展一次面向大学生村官公选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工作,该市2013年公选了35名。加大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力度,将优秀大学生村官安排挂任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今后将结合乡镇换届,择优安排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加强对离任大学生村官的跟踪培养,考上选调生的,安排继续任满村官届期;考入事业单位的,具备条件的鼓励继续在村任职;村第一书记村官考上同一县区乡镇公务员的,在新任职乡镇继续担任村第一书记。
目前,全市第一、第二批大学生村官,除一人自愿留村任职外,均得到有序流动。第三批大学生村官,目前只有29人在岗,其中4人自愿留村,16人的安排方案已经拟定,正在按相关程序报批之中。流动的方式,除个人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外,县区进行组织安排的力度较大,如,裕安区将前三批13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录入区直事业单位。
重视宣传工作,营造有利成长环境
该市每年开展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官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已产生省、市优秀标兵60人。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六安电视台《六安党建》栏目,对省、市优秀大学生村官标兵先进事迹进行专题报道。今年起,组建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市内4所高校巡回演讲,在该市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开办六安市大学生村官电子期刊《沃土》,由市、县选聘办组织,大学生村官自由撰稿,自主编辑,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互助提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