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工作,着重从教育培训多样化、关爱帮扶人性化、考核管理制度化、成长发展多元化四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链,让大学生村官尽早成才。
一、教育培养“多样化”。乡党委采取多种形式对先后到村任职的8名大学生村官进行教育培训,着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一是现身说法,不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和优秀村干部结合青山乡实际对农村工作思路、方法和民事纠纷,“一村一品”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大学生村官在更平实的层次理清村级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搭建平台,建立“青山乡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QQ群,结合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和兴趣,定期开展在线工作大讨论。三是因势利导,结合“党员联户连心工程”,把大学生村官纳入“联络员”,让大学生村官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密切同群众的联系。
二、关爱帮扶“人性化”。突出抓好服务保障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大显身手”。一是全方位保障服务。统筹安排好食宿和办公场所,二是深层次温馨关爱。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通过安排面对面交流、联合党委互动等活动,关心了解大学生工作生活近况,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提供服务保障。三是乡村联动帮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扰,坚定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信心;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老师,帮助吃透村情,指导处理日常事务,提升大学生村官解决本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管理“制度化”。定期召开选派选聘工作例会,听取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考察工作业绩,引导大学生村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实行规范化管理,每季度由乡党委对其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核评分,评分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奖惩体系充分激发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
四、成长发展“多元化”。按照“农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通过实践锻炼开阔其眼界和思路,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此外,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拓宽成长渠道,促进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