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200多人在綦江永城镇农家院坝提前过节,著名女诗人傅天琳创作《綦江的月亮》
农家院坝里吟诗诵月,别有一番乡土味。昨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綦江永城镇农家院坝里,办起了“中秋田园风光诗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川剧变脸一一登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200多村民一起提前过中秋节。著名女诗人傅天琳还专门为诗会创作《綦江的月亮》。
边听永城吹打边舂糍粑
昨日下午,在永城镇复兴村农业观光园里,桌上摆满了月饼、糍粑、水果,200多村民摆着龙门阵,一边喝茶吃月饼,一边欣赏表演。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也来了,大家一起过中秋。来永城镇玩耍的游客,也挽起袖子,学着村民的样舂起糍粑来。唢呐吹起来,鼓儿敲起来。刘家乐班的汉子们,穿着红绸对襟大褂、腰系绿色腰带,抬出了直径1米、长2米的大唢呐,吹奏起了喜庆的《阳雀报春》。
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中秋田园诗会”的诗词诵读。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市作协副主席、著名女诗人傅天琳,专门为“中秋田园诗会”创作了诗歌《綦江的月亮》。
“在农家院坝里吟诗诵月,和村民一起吃月饼、糍粑,是我过得最有意思的一次中秋节,这里浓浓的乡土味道,也让我感动。”傅天琳很有感触。
綦江区还通过征集,评出了一批以赏月、思乡、团圆为主题的优秀诗歌,作者有大学生“村官”、企事业工作人员等,部分作品也在现场进行了吟诵。
有60多个“乡村诗人”
湖北宜昌27岁的小伙彭帝,来綦江3年多了,以前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继续留在綦江工作。这次,他的作品《念奴娇渝鄂一江情》,在綦江区的诗歌征集活动中获了奖。“今年中秋回不了家,我写诗是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而且重庆、湖北同饮长江水,也是一家人。”彭帝笑着说。
永城镇党委书记肖春介绍,永城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厚重的民间文化底韵。除了知名的永城吹打,田园诗歌也是一大特色。“今年,诗会与中秋节日结合起来,是把乡土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节日中,非常有特色,也借机发展乡村旅游。”肖春介绍,现在已培养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乡村诗人”60多人。
大家谈>
綦江区委书记王越:把真诚和真情注入到中秋诗会,是綦江区中秋文化的一大特色和创新。同赏一轮月,凝聚万颗心,綦江中秋田园诗会抒发了农民诗人的美好情感,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
綦江永城镇党委书记肖春:永城镇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办田园诗会,不仅仅是创建市级文明镇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一次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綦江的月亮》
傅天琳
看啊月亮升起来了升起来了
从宏盛从永城从一片稻田的上空
圆圆的胖胖的月亮升起来了
一条綦河穿城而过
妩媚而丰盈
柳枝袅袅在九月的裙裾摇晃
我是和月亮一起来的
月亮走我也走
就像随身带着自己的灯塔
自己的罗盘,自己的方向
看啊,李白用过千年的明月
还是那样新鲜。苏东坡和那人
穿越时空,还在那里共婵娟
月光下的人最易动情
只看一眼,我就爱上了綦江
从此,一到中秋,我的想念就会
充盈得如同满月
我就会想起宏盛
想起永城想起这片稻田
一棵压弯的石榴树就是我想念的重量
刚来又要走。舍不得
那么我就伸手向你要了
我要带走你的唢呐你的版画你的诗歌
还有綦河里银子一样闪烁的月光
昨日,綦江举行中秋田园风光诗会,居民进行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