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辞去工作当村官:觉得离理想近了
2013-07-23 16:41:00  来源:重庆晚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村官杨媚给当地种植户培训茄子嫁接技术   

  昨日,荣昌县吴家镇双流村农户黄文健清点了他家蔬菜大棚的产值:“一年下来能增收四五万元,杨书记说的太神奇了!”

  黄文健口中的杨书记叫杨媚,今年26岁,是吴家镇双流村的党总支副书记。

  辞去城市工作

  杨媚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当初,她是背着父母悄悄填报的农业大学。“父母务农,我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向往与热爱。”杨媚说。

  “当父母知道我考上了农业大学时,他们都不理解。我爸说,好不容易有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你咋又和种地扯上边了。”杨媚说,“我认为种地也是学问,也能有好的前途,改变祖辈的粗放种植模式就成了我的最大理想。”

  毕业后,杨媚进入了潼南县一家农业公司,从销售员逐步提升到了经理,还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谭锦成。

  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体面的职业,杨媚成了朋友们羡慕的对象,她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工作虽然月薪5000多元,却离自己的理想很遥远。

  由于谭锦成是荣昌人,杨媚选择了荣昌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双流村去考察。几个月后,谭锦成接受了杨媚的想法:去当村官。

  2011年7月,杨媚考上了双流村的村官,谭锦成也背着家人辞去在城市的工作。两个年轻人商量着在双流村搞大棚蔬菜基地,但很快遭到家人和村民们的反对。

  顶住压力建大棚

  “父母知道我辞了工作,气得在家跺脚。”谭锦成说:“他们还打电话给杨媚,说她耽误了我的前途。”

  两人知道,要取得家人的谅解,就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他们赶紧向村民宣传大棚蔬菜基地。

  “我们世代都这样种地,你说的大棚蔬菜就是个赔钱货。”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嘲讽起来:“我们种菜的年龄比你出生的年龄都大,大学生去种地,啥也不懂!”

  “要让村民改变传统、保守的种植观念,首先得让村民接受大棚蔬菜的好处。”杨媚决定自己把菜种起来,可村民不信任,都不愿意把土地租给她,即使答应也是漫天要价。于是,杨媚每天一下班,就到村民家里做客。

  “当时时间很紧,我们必须赶在12月底建好大棚,不然就会错过新一轮的上市时间。”杨媚说:“我和锦成腿都快跑断了,挨家挨户地求,终于有户村民答应租地,可就在签合同那天,又反悔了。”

  眼看时间越来越紧,杨媚焦急万分。村里领导知道后,把一户无劳动能力的村民的土地介绍给了杨媚。杨媚租到了6亩地,又得到了政府的补助金,可建设大棚还差钱。她和谭锦成商量后,拿出准备装修婚房的钱,还找亲朋借来3万元,凑足1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筹建大棚。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