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县上鼓励支持贫困村的群众在自己宅院修建养殖暖棚,每个棚补助修建资金1000元,你二老也干不动体力活了,就修几间暖棚发展养殖业吧。”“王大哥,你申请土地流转的贷款下来了,赶紧去办手续吧……”这是担任甘肃张掖民乐县民联乡上翟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张玉秀工作的一个个工作实景,也是民乐县大学生村官在扎根基层,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缩影。
量才使用定岗位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具有文化层次高、理论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三高”优势,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力量。近年来,民乐县坚持“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综合考虑他们的专业特长、产业发展和村班子建设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合理的岗位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了充分展示才能的空间和平台,达到了量体裁衣,量才使用的效果。去年以来,按照省市委要求,又及时将在岗但不在贫困村任职的10名大学生村官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大学生村官 “全覆盖”,进一步充实和强化了精准扶贫的工作力量。
主动作为巧发力
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利,对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贫困村。选派担任村官后,通过引导帮扶,他们都能充分借助自身智力优势,努力克服贫困村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的困难,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带着责任、情意,进村入户“接地气”,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户户上门、人人见面,具体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六坝镇新民村大学生村官展光苏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全村22户贫困户家中调查掌握情况,为较好的完成村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工作、帮助村班子研究制订脱贫计划、发展规划等工作奠定了基础,确保了该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与村民的零距离接触,耳濡目染间他们不仅对群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更注重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责任。洪水镇山城村大学生村官马永山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依托本村临近县城的优势,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引导村民在村开办首家农家乐;发挥自身熟练电脑、网络和观念新的优势,建立村级网站,引进万颗商城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建立微信群,发布村情动态,升级村组干部联系方式;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整合村上各类资源,吸纳贫困户和养殖大户组建祥源养殖协会,组织村民“抱团取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扶持项目创办农民合作社5家,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先后开办网店10家,带动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大户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完成销售特色农产品交易5千多单,销售总额达10多万元,切实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育管并举促成才
“最初选择当村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就业,然而当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时,我就逐渐喜欢上了这片土地。尤其是组织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老百姓的善良、热情,让我决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选择当村官,我无怨无悔!”南古镇马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薛梅的一席语道出了所有大学生村官的心声。的确如此,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尽快“适应水土”,并“生根开花”,民乐县着力从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入手,坚持工作上支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从严教育管理,给大学生村官创造了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年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电子商务、法律知识等培训,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赴外观摩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开通大学生村官QQ群,为每位大学生村官订阅《大学生村官报》,为他们加强内部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搭建平台。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纳入县直财供人员工资发放体系,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相应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解决了其后顾之忧。探索建立“1+4”结对帮带制度,由县级领导联系、组工干部联带、乡镇班子成员、村干部联帮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联扶结对培养,通过面对面交流扶贫方法和经验,为大学生村官“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其尽快转变工作角色、快速融入基层成长成才。制定《进一步加强在岗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定期督查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岗情况、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评议情况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奖惩使用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加深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民和农村的感情,坚定了扎根农村、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