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着眼农牧村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最大任务,准确把握大学生村官在精准扶贫中的工作定位,突出精准“备战”、精准“问计”、精准“施策”,强化能力提升、摸底调研、创业带动,真正使大学生村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中发挥优势、建功立业。
突出精准“备战”,强化能力提升。坚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精准扶贫队伍中的关键点来抓,通过抓培训、抓帮带、抓覆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精准扶贫的能力。抓培训,强化政策宣传。由各县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扶贫、发改部门组织本县市在岗大学生村官学习省“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州县市配套实施意见和方案,准确把握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并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对群众进行宣传讲解、释疑解惑,让精准扶贫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在群众中形成精准扶贫大共识,营造精准扶贫良好工作氛围。抓帮带,强化能力提升。建立扶贫“4+1”帮带机制,由县市组工干部、乡镇党委书记或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确保大学生村官助推精准扶贫过程中燃眉之急有人解,疑难杂症有人帮。抓覆盖,强化队伍补充。按照“相邻相近、村情类似、方便生活”的原则,将2014年非贫困村的24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调整到贫困村工作,将2015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分配到贫困村工作,并向未覆盖大学生村官的204个贫困村从本乡镇补充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乡镇事业干部、乡镇公务员和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确保高效有力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精准“问计”,强化摸底调研。把精准摸底作为打响扶贫攻坚战的“第一枪”,主要在“细”和“实”上下功夫。深入调研摸底,加强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各县市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村情通”的优势,协助驻村帮扶队队员深入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查摸底工作,与贫困户“认门结亲”,并参与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录入工作,准确区别不同村、不同人群贫困的特点和致贫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引导坚定信心,摸清贫困人员致贫原因、存在畏难心理的根源、创业发展的瓶颈等关键因素,针对不同贫困农户的实际状况,广泛开展“一对一”宣讲活动,讲清楚本地资源的优势,讲明白扶贫资金托底的好处,讲鲜活发展产业的前景,积极引导和支持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依靠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做到“输血”和“造血”并举,让扶贫成果惠及所有贫困群众。加强信息传递,明确大学生村官担任本村的扶贫联络员,与驻村帮扶队一起,定期走访了解本村贫苦群众的生产发展等新情况,及时收集上报贫困户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把与贫困户有关的优惠政策、富民信息等宣传到位,确保政策第一时间落实、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突出精准“施策”,强化创业带动。抓住各个方面的扶贫资源,培育富民产业、挖掘本地潜能、激发内在动力,补齐精神短板,做到物质、精神“双扶贫”。一是精准施策明举措。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法,组织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配套政策对接、脱贫方案制定等重点工作,做到了扶持措施和帮扶责任到户到人、无缝对接,有力推动精准扶贫从“被动粗放”向“主动精准”的转变。二是创业带动致富路。加大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各县市从党员创业帮扶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给予指导和支持。同时,积极申报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项目”,为部分发展前景好、有带动能力的创业项目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共申报9个创业项目,下拨资金49万元。三是电商扶贫进农户。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万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依托本村或本乡镇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带头开办网店推销农特产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截至目前,共有115名大学生村官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农村电商人才省级培训班,电商扶贫氛围明显增强,群众致富观念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