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紧紧围绕“精神扶贫”工程,不断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持续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
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激发“扶志”动力。牢固秉承“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心”的指导思路,把“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采取政策宣讲开路、媒体宣传跟进、社会宣传助力等方式,全面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从贫困群众思想上拔穷根。区乡村三级联动,组织教育、民政、卫计、医保、扶贫等部门一把手走进新闻直播间,解读精准扶贫政策;结合“快乐老乡”群众性示范展演活动,组建60人的文艺小分队深入贫困村巡回演出,组织书画家为群众书写赠送书画作品;吸纳各部门单位帮扶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走进贫困村开展心理疏导、心灵关爱、爱心帮扶,与贫困户“拉家常”“交朋友”;在贫困村及周边道路沿线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公益广告牌360多块,绘制各类墙体字画、宣传标语300多幅,帮助贫困户明方向、增信念,注入脱贫致富“强心剂”。
在精神滋养上下功夫,增强“扶智”活力。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甘州区理论宣讲师资库”“甘州区理论宣讲专题库”资源优势,把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主战场,动员全区社科理论战线各方面宣讲人才组建宣讲小分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巡回宣讲18场次,惠及干部群众4000多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9所、省级1所;在区级主流新闻媒体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三年攻坚奔小康》《助力脱贫攻坚--干部在行动、部门在行动、企业在行动》等专栏专题,常态性、动态性主题宣传报道560余篇;印发各类脱贫攻坚宣传手册、宣传单、明白卡13400余份,开拍扶贫题材微电影《燕妮扶贫记》,持续激发贫困户想脱贫、争脱贫、比脱贫的热情,从根源上切断精神贫困代际传递“怪现象”。
在道德教化上下功夫,凝聚“扶德”合力。着力抓好乡风民风、孝道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把道德建设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积极营造向上向善、拼搏奋斗的浓厚氛围。针对高价彩礼、红白事宜大操大办、不孝敬老人、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开展议家风家训家规、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等主题活动,建立“甘州孝行榜”“善行义举榜”发布制度,积极引导全区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倡导社会新风尚。发挥“甘州好人馆”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200余场次;持续打造道德讲堂活动品牌,创新道德讲堂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展活动30余场次,编印出版2200本《道德之光耀甘州》先进事迹读本;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源动力”。
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提升“扶行”效力。用身边的脱贫致富故事引导身边群众、感染身边百姓,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形成人人实干、自觉实干、始终实干的良好氛围和习惯。精选脱贫致富典型村党组织2个、先进个人6名,以乡村巡回报告会形式开展宣讲10场次。利用“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举办培训班2期。同时,以能力建设为抓手,送文化下乡、送技术上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务培训,组织《剪纸》《手工艺编制》《甘州社火》等非遗传承人“传帮带”,组织适龄妇女开展“陇原巧手”传统手工艺培训,依托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前进村培训基地举办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等各类培训辅导100多场次,受训群众达3000多人次,有力推动全区扶贫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