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便,有人帮;业务不熟,帮你培训;给你压力,也为你创业铺路……
2008年以来,兴业县先后选聘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确保大学生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该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为大学生们发挥才华、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全县选聘的5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2人考上公务员、6人考上事业单位,3人被企业聘用。
“帮带+关怀”助“村官”健康成长
钟玉华就任蒲塘镇炉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上任时,就在镇里的安排下,到村妇女主任家食宿。事不大,却不仅解决了钟玉华的生活问题,更为她提供了与村民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迅速地融入到民众中,工作的开展也变得更容易了。
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进村之初不少大学生“村官”便面临这样一连串的难题。为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基层工作,该县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村官”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中,该县建立了党政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的“3+1”大学生“村官”帮扶机制,通过谈心谈话、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方法等,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他们实现由学生到“村官”的转变。
“培训+交流+考核” 提升“村官”能力
刚踏上工作岗位,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不熟、经验不足、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该县通过组织岗前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例会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008年以来,该县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了105期的远程教育操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自主创业等专题培训。各镇党委则组织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同步参加了173次集中轮训。同时,还通过开展每季度的本镇大学生“村官”交流会、每半年的全县大学生“村官”座谈讨论会和年终的全县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会,以“三会”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此外,该县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考核激励、培养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出勤、工作表现、服务态度进行记录,以此考核其官德、能、勤、绩等。
培训、交流、考核三举并施,使大学生“村官”们信息互通、问题互议、资源共享,促进了能力的提升。
“实践+创业”为“村官”搭台
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安排具体事务……给的是压力,同时给的也是舞台。
为发挥大学生“村官”们的作用,该县注重给他们“压担子”,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沙塘镇合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梁启立就在接到为群众办理养老保险的任务后,主动与镇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发动村民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并主动上门收集村60岁以上老人基本信息,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使合成村新农保的参保率达到了95%。
同时,该县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创业成才舞台,山心镇、大平山镇等就探索出“大学生村官+基地”,“大学生村官+企业”等创业模式,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确定了茶叶、黄金桔、三黄鸡等多个特色创业项目,并提供创业资金贷款、种养技术等,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