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惠民社区:“富学乐美”绘画卷 “红星自治”展新颜
2024-11-29 14:5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近年来,新民镇惠民社区紧盯“和美乡村”建设,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富”上理思路,在“学”上找方法,在“乐”上下功夫、在“美”上做文章,全力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让惠民社区逐步走上农、旅、养融合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惠民社区国土面积10.06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821户3846人。设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3个,党员69名,驻村干部3人。2021年以来,在新民镇党委的积极推动下,惠民社区依托地处乌江寨国际旅游渡假区东大门的地理优势,坚持“党支部引领·村企社联建”发展模式,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着手,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截至目前,已发展餐饮19家,民宿46家,产业实体项目7个,2024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以旅富农”兴产业,实现“富在农家”。一是“旅游+务工”让就业有保障。充分依托乌江寨旅游景区资源优势,由社区党总支牵头,与贵州贵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搭建就业供求平台,提供景区运营、景区讲解、商品销售等岗位,对有意向到景区就业的村民开展宣传推荐,全面保障搬迁群众就业稳定。截至目前,已向乌江寨景区推荐就业人员163人。二是“旅游+经营”让资源有价值。聚焦乌江寨景区发展模式,围绕黔北民居独有风格,建设璟橙民宿、山春里民宿、靓艺民宿、云庭民宿等项目,并利用社区闲置土地资源吸引第三方进驻打造商业长廊、餐饮接待中心等,社区占股20%,全面构建起以乌江寨景区为中心的经营发展格局。三是“旅游+生产”让产品有销路。以乌江寨游客为主要消费人群,结合本地辣椒、腊肉、香肠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建设田园观光、农耕体验、采摘垂钓、农垦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项目。同时,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推出农资农机器具代购、农产品销售、代办代缴等业务,通过“种”出田园好风景、“游”出乡村慢生活,为群众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2024年以来,销售农产品4670斤,价值8万元左右,协助群众销售水果价值3万元左右。

  (二)“外引内育”强人才,实现“学在农家”。一是“突出发展”精准育。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标准,充分挖掘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技“土”专家等,并按照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建设等类型分类建立乡土人才台账,采取“农学结合”分段培训、“就地就近”实践培训、“田间地头”指导培训、“移动互联”在线培训等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精准提升乡土人才的职业本领和创造活力。截至目前,社区共有根雕匠1人、篾匠2人、手工艺人1人、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人。二是“突出需求”精准引。坚持“内挖潜力”与“外引人才”相结合,利用春节返乡时节开展返乡人才座谈会,摸排有效人才信息并录入人才储备库,通过建设惠民社区旅游民宿、研学基地等产业项目,吸引有意向的乡土人才积极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已发布招引信息22条,动员26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三是“突出效果”精准用。推行“人才+支部+基地”“乡土人才+产业”等模式,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开办种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农家乐等产业,并将返乡务工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等纳入乡村振兴顾问团,通过“传、帮、带”将技术、经验传授给广大群众,形成让众人变“能人”,让“能人”带众人的良好发展氛围,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截至目前,累计培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特色农家乐12家。

  (三)“三治融合”树新风,实现“乐在农家”。一是活动多姿多彩。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选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榜样模范的引领作用。2024年以来,共评选推荐“身边好人”“最美家庭”4户,结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公益日等节点,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文化娱乐、节日联欢、典型评选等系列活动5次。二是治理有声有色。聚焦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结合“红星自治村民组”建设,组织村内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村民组长等乡土人才,成立红星党小组、管事组各2个,将约束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酒席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写入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实施“村组事务大家议、村组治理大家抓、村组文明大家创、村组建设大家干”的共建共治模式,引导40余名党员、1000余名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三是服务全心全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专业化、适老化、惠民化、标准化服务标准,定期组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各村组、小区走访,对来社区办理业务行动不便或其他特殊群众,提供代办服务,推进办事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同时组织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劝导、环境卫生治理、老年人义诊活动等志愿服务,2024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4件。

  (四)“内外兼修”靓乡村,实现“美在农家”。一是强规划。选派党建指导员包村指导、督促“美在农家”建设工作,采取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方式,结合“红星自治村民组”建设要求,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让“美在农家”理念、“两改两治理”好处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二是补短板。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公共服务弱项,推进乡村道路、自来水、天然气“户户通”以及数字网络“村村通”,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系统、完善、现代化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优环境。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聚焦改厕、改圈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垃圾,“分散化、小型化、生态化”治理污水,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改造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确保农村畜禽圈舍改造、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突破。2024年以来,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6户,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

  三、取得成效

  (一)党群“共商”描绘一张蓝图。惠民社区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召集各村民组的党员、教师、知名人士、群众代表等,及时召开党总支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在尊重各地文化底蕴、村庄现状、村民意愿、产业布局的前提下,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建设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二)资金“共筹”破解发展难题。开展庭院美化建设,引导有威望的党员、干部和知名人士成立惠民社区和美乡村人居环境理事会,整合上级补助项目资金30万元和补助水泥40吨,由社区出资购买红砖、沙子等建设用材,联系在外乡友出资出智、在家村民出工出力,共同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持续美化人居环境。

  (三)环境“共治”激发群众活力。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原则,围绕“两改两治理”目标,组建以党员、教师、群众代表为成员的志愿服务队,采取成员一对一、一对多的办法包户到人,定时间、定责任、定目标,全面开展清除杂树杂草,打扫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等行动,对影响美观的畜圈、老旧房屋采取拆除一批、维修加固一批,重建一批的做法,让居住环境大为改观。

  (四)文明“共育”推动持续发展。以“红星自治村民组”建设为契机,组织召开村民“圆桌话家常”,针对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广泛听取收集共性意见建议,引导村民参与制定组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具体化、明确化。同时设置道德红黑榜和群众积分制,定期公示,对违反组规民约的村民在组内公开通报,限期整改评定撤销,切实增强村民自我监督实效。

  (五)成果“共享”实现和美目标。惠民社区通过和美乡村建设,美化自家庭院和室内卫生、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和积存垃圾,木柴、农机具等物品堆放有序,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庭院经济等产业发展,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逐渐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新民镇惠民社区刘家院子民宿。(播州区委组织部供图)

  新民镇惠民社区的腊肉、香肠、豆豉、蜂蜜、高粱粑等农土特产品。(播州区委组织部供图)

  新民镇惠民社区农土特产品到贵阳、遵义等地参加展销会。(播州区委组织部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