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大学生心中,绚丽多彩的大城市才是他们奋斗的土壤。但有一群人却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就是当下农村建设中一支新生的力量——大学生“村官”。
村官郭文清就是这样的一位80后,自2007年从邢台学院毕业后,就开始在农村奉献青春年华。在他眼里,农村蕴藏着机遇,是青春梦想绽放的美好花园。
郭文清顶着烈日炎炎,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处理问题 。
2007年郭文清毕业于邢台学院,辞去了高薪的网络公司工作,考上邢台县村官,踏上了一条青春激荡的村官之路。
他被分配到邢台县皇寺镇韩梅花村,韩梅花村地处偏远,47户、245口人,村里比较穷。刚到村时,郭文清就把彻底改变村里面貌的雄心壮志牢牢刻在了心里。
但村官之路并不顺利。因为年龄小,村里很多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为了改变村民的看法,他积极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村民韩炳春孩子残疾,想办理低保,但是不符合条件,就借口公路补偿不到位一直上访。“其实村民的心情我都理解,但是不符合政策的事不能干,我就一直找他谈心,时间长了就成了朋友。”郭文清说,虽然韩炳春家不符合低保的条件,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其他方面予以照顾,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又通过民政、残联等部门,把他的孩子送到特教学校。
村民王素敏,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三个孩子和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帮助王素敏渡过难关,他召开村民会议,为其办理了低保,为使她的生活好转,还为她联系了工作,使她有了固定收入。
“村民们有所不满,是因为没有从他们的角度解决好问题。如果我们站到他们的立场上去,和他们成为朋友,事情就好解决多了。”郭文清说。
2010年春季,由于天气干旱,没有有效降水,地表水干涸,机井水又不够抽,造成村民间因为争水浇地打起了架,虽然郭文清及时出面进行了制止,但是他仍然很担心。水,是农民赖以生产生活的生命线,由于缺水必然会导致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