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斤,9斤,11.6斤……本轮比赛获胜者是4号家庭。可免费获得自采的14.4斤大红杏……”7月31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河子西乡下八里村铭阳采摘专业合作社内,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比赛——摘杏大赛。
说起这次比赛,铭阳采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岳树贵说,这个活动的创意,归功于乡里的大学生村官“智囊团”。
河子西乡有12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拳头农业产品,下八里村就是远近闻名的“果品村”。为了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村里2012年成立了铭阳采摘专业合作社。不过,虽然起名“采摘合作社”,但在如何引导市民下乡“采摘”方面,一直是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去年,乡里的大学生村官帮我们果农上网销售杏子,不仅缩短了销售周期,每棵杏子树还多收入了20多元。”笑得合不拢嘴的岳树贵说,今年,他们又请大学生智囊团出手,帮他们想了一个绝佳的金点子:网上召集市民、游客,开展自主采摘杏子比赛。“通过举办大赛,每棵树比去年多赚80元,现场还有几个城里人想入股咱们合作社呢!”
以前,每逢夏秋农产品集中上市时节,河子西乡的各种农产品都会遭遇销售难,直接影响到村民的收入。为解决这一难题,河子西乡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特点,成立了由16名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智囊团”,专门攻关村民们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在河子西乡大房子村党支部书记赵秉杰眼里,这个智囊团作用大了去了。2013年,大房子村的土豆、大蒜等产品大获丰收,销售不畅的问题让村民们愁眉不展,有的村民宁可烂在地里也不去收。赵秉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智囊团刚刚成立,赵秉杰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来了“孩子帮”。“经过半天的会诊,他们最后采用了‘舆论引导+公益义卖’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损失。”赵秉杰说,如今在智囊团的指导下,大房子村建立起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销售团队”的生产直销模式,不仅农产品销售不难了,还带动了12个剩余劳动力就业。
河子西乡党委书记易雪彬说,把大学生村官的智慧与现代农业嫁接起来,发挥他们的团队精神,既对村官是个很好的锻炼和成长,也有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举双赢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