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州泊头市探索实行了认“四类人”、进“三个门”、知“二个情”、干“一件事”的“4321”为民服务工作法,建立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
该市要求大学生村官要认“四类人”是指:认基层干部群众,包括现任和卸任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建立起组织服务网络;认有特殊贡献的人,如企业家、种植和养殖大户、协会、合作社负责人和本村在外能人,建立起信息服务网络;认有特殊影响的人,重点认老党员、老干部、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和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者,建立起矛盾化解服务机制;认有特殊情况的人,即认贫困户、留守儿童、五保户等群众,建立起关爱救助机制。进“三个门”,即进群众家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各种服务;进学校校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课业辅导、贫困救济服务;进企业厂门,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提供各方面信息服务。
该市还要求大学生村官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大势,研读党和国家涉农惠民政策文件,领会内涵,吃透上情;深入基层知下情,了解群众急难盼怨问题,积极协调反馈。同时,干好志愿服务这“一件事”。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己和志愿服务队集体的力量,开展一次主题宣讲、记录一本民情日记、征求一些意见建议、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帮(代)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开展好为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发放志愿服务队连心卡1万余张,宣讲有关政策文件100余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慰问贫困党员群众2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