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官谢荣耀:看似"一根筋",实则一颗拳拳之心
2016-01-15 09:5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 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河北省清河县,有位大学生村官叫谢荣耀。2012年,他放弃了宁夏一家电力公司的高薪岗位,毅然回到老家清河县葛仙庄镇洼里村担任书记助理。

  2015年,第一个聘期结束时,谢荣耀又放弃了公务员考试,签了三年村官续聘合同。

  谢荣耀两度选择往“低处走”,令父母、亲朋、村民都难以理解,认为他是“一根筋”。为什么会这样呢?记者与他连线,试图叩开他的“心灵之门”。

  刚到村子, 村干部把我晾在一边

  【背景】“供养一个大学生容易吗?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熬着你毕业了,在大城市工作了,结果干了没三天,非要回来当村官!”2012年 9月,面对谢荣耀回村的决定,父亲谢志坤心里难受了好长时间。

  记者:当初,在周围人都不赞成你回村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种有悖常理的抉择?

  谢荣耀:是的,父亲当初是坚决反对的。为此,我们不知吵了多少次,就差打架了。后来,他看拗不过我,也就懒得骂我了。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回到家乡为村里干点事,让村民富起来。2012年,农村电商才刚刚起步,我觉得有很多发展机会。我在农村长大,了解村民的苦。村民们的思想偏于保守,除了有几户做羊绒分梳赚取劳务费外,大部分都靠种地和打工过日子,生活结结巴巴,附近的姑娘谁也不愿嫁到我们村。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报到的第一天,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平时待我像自家孩子的村干部,一个个把我晾在一边,不和我谈工作。

  记者:他们这样冷落你,你心里是不是拔凉拔凉的?

  谢荣耀:还好,因为他们还不了解我,我也没有做出什么能让他们相信的业绩。

  清河县号称“羊绒之都”,羊绒制品是主要经济支柱。我发现从淘宝供货商那里拿货比较赚钱,所以就想带领更多的人从事电商行业。

  我首先想到的是请本家大哥谢龙江带个头,没想到却碰了个“硬钉子”。他拒绝我的理由很简单:“我从事羊绒分梳这么多年,虽然利润低,好歹一年也能挣上三五万元。再说我连初中都没上完,怎么搞电商?”但我并不灰心,继续寻求支持,结果走访了十几户,没有一个赞同我。现实让我渐渐冷静了下来,帮助村民致富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做出样子, 转眼成为“大红人”

  【背景】2012年11月到2013年 3月,正是羊绒制品销售旺季,谢荣耀开的网店赚了8万多元。消息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一些年轻人主动向他讨教,就连当初一口拒绝的谢龙江也来了。

  记者:好想法没人支持,接下来你是怎么办的?

  谢荣耀:既然说服不了别人,那就自己先试,靠实际效果说话。

  记者:开网店是你的专长吗?

  谢荣耀:没有经验,自己摸索着来。毕竟我大学毕业,熟悉网络,接受能力强。我在淘宝上注册了网店,白天在村委会上班,晚上回到家经营店铺,还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专门针对村官组织的电商培训班。时间不长就挣了8万多元。

  记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样村民们该相信你了?

  谢荣耀:是的,有了利润,大家就有了兴趣,慢慢开始认可我了。

  记者:你主要为村民做些什么?

  谢荣耀:在淘宝上开店,卖羊绒制品。后来,开店的多了,家家户户店面的模特图片差不多,我就开办了摄影工作室,专门给大家拍摄图片,慢慢培养村民的品牌意识。我们洼里村有375户,现在已有200多户村民做了电商,年赚10万元以上的有70多户,村民的平均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去年一年,谢龙江挣了10多万元,双“十一”当天就卖了200多件羊绒衫。

  记者:村民现在对你的态度不一样了吧?

  谢荣耀:原来走在大街上没人理,现在走到哪村民都会围住我,问生意、拉家长说个没完。我心里总算舒了口气。

  两个电话, 打消了参加国考的念头

  【背景】2015年11月29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谢荣耀本来报了名,可就在打算去石家庄参加考试的时候,两个电话让他放弃了。

  记者:两个电话是什么内容?放弃考试不觉得可惜么?

  谢荣耀:一个是村两委要开会研究组织村民电商培训,一个是“双十二”临近,村里的电商想联系一家加工厂备些货。这两件事都不算太急,并不会影响我考试,但我还是决定弃考,因为我觉得既然村民需要我,就不应当三心二意。就像我当初一心选择回到村里一样。所以,去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续签村官。

  记者:村里200多个电商,会不会带来同质化竞争?

  谢荣耀:随着村里电商的发展,商品同质化严重,有的开始打价格战,这种模式不可持续。要想良性发展,一方面要实行一店一品发展模式;一方面要诚信经营,走品牌化道路;另外还要把村里的电商联合起来,抱团取暖闯市场。

  记者:要做到一店一品,面临的挑战和当初让大家开店一样难吧?

  谢荣耀:是的。我自己注册成立了清河金哲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申请商标,召集了一批经营早、观念新的年轻人,带他们到县里电子商务聚集区和经营好的电商企业去参观学习。这一招很灵,他们回来后纷纷盘算长久发展之计。有的开始找人设计款式,想亮出自己的特色;有的注册自己的商标,提高产品质量,走品牌化道路。最先尝到甜头的是郎敬彬,他走的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路子,既有特色,也不压货,而且每件衣服的利润比以前提高了20%。去年“双十一”一天,他就接到300多件订单。村里还有一位23岁的小伙子,为了拍摄好的店铺图片,专程坐飞机去广州,找到最好的模特拍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说明村民的眼界高了,思路活了,我的付出有了回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