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村官陈阳打造“马奶枣第一村”
2016-01-22 09:39: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姜嘉琪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陈阳(左)与枣农交谈。 资料图片

 

  “中间鼓、两头尖、晶莹红润,‘噗嗤’一口咬下去,像梨一样鲜脆,这就是马奶枣。”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镇林家峪村党支部书记陈阳这么介绍自己村的“看家”产业。2013年以来,在陈阳的带领下,林家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马奶枣第一村”。

 

  口说无凭,让村民带动村民

  “我们村三面环山,耕地稀少,仅有的一点耕地还是石灰岩地质,靠耕地吃饭基本行不通。”初到这个经济落后的村子,陈阳走家串户了解贫困的原因。

  一番观察,他发现村里的大片山地都种有野生酸枣树,只是口感太酸,没有市场。“酸枣没人吃,甜枣还能没有市场?”陈阳开始在酸枣树上动起了脑筋。“村里有几户人家,把酸枣嫁接成甜润爽口的马奶枣,效益还可以,何不在村里推广?”陈阳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推广马奶枣产业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让村民信服,二是嫁接技术得过硬。“我想了个点子:让村民带动村民!”陈阳一脸自豪地介绍起他的经验,“你想想,挨家挨户做工作是口说无凭,只有看到村里的人赚到钱了,不用你多说,村民也会‘蜂拥而上’的。”起初,不在面上推开,而是重点突破,这就是陈阳的绝招。一番考量,陈阳选择了村里一位有文化、会上网、又有马奶枣种植经验的老大爷做突破对象。“大爷您看,之前种的马奶枣卖得也不错,但是不成规模,‘仨瓜俩枣’赚得没意思,只有成片种植,才能赚得多!”“小陈,实话跟你说,我也琢磨这事,只是没有技术,种多了万一折了本钱可咋办?”早就向周边地区马奶枣种植大户取过经的陈阳底气十足:“嫁接技术包在我身上,您就等着收获丰收的果实吧!”

  原来,陈阳早就考虑过接穗捆绑不严、防水措施不到位、枣枝相互遮光等问题。“不要紧,我们来一一突破。”嫁接技术最关键的是两个割口要完全缝合,并且要包裹严实。接穗不严,陈阳就用塑料绑带将接口缠结实;防水措施不到位,陈阳又在接口处封上一层蜡;枣树生长浪费营养,就把超过1米5的枣枝全部修剪;枣枝相互遮光,陈阳又限定每个分枝只嫁接2到3株。

  经过一年努力,大爷种的马奶枣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产量较上一年提高30%。“我一下成了村里的名人,天天都有人来跟我讨教经验。”大爷脸上乐开了花。有了品质和产量的保证,林家峪村掀起了马奶枣嫁接热潮。2014年底,全村马奶枣栽植面积超过500亩,年产鲜食马奶枣超过30万斤,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

  原本无人理会的荒山,不知不觉间成了村民的“聚宝盆”,村民曾经熟视无睹的野酸枣树也变成了林家峪村的“摇钱树”。

  “马奶枣啥都好,就是不好储存。”“大家都在种马奶枣,越来越难卖了。”随着马奶枣产业的发展,村民们的新难题又来了。

  “我发现沧州冬枣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并且冬枣耐储存、市场价格比马奶枣高三四倍,马奶枣9月下市,冬枣10月上市,一头一尾正好衔接,好得很。”陈阳先期引进5000株沧州优质冬枣接穗到村进行试嫁接,通过精心管护,成活率在90%以上。“如果明年能够达到预期产量,就实现了林家峪村果品错时上市。”陈阳边说边规划着林家峪村鲜食枣产业的蓝图。

 

  转让技术,百余村民靠手艺挣钱

  “随着林家峪村枣树不断增多,每年修剪下来的一大部分接穗因为无处利用而当成柴火烧掉,村里烟雾缭绕,严重污染环境。”怎么才能变废为宝?陈阳又动起了脑筋。“记得隔壁村的村书记找到我,说他们村也想尝试嫁接马奶枣。我当即灵感迸发,何不将村内多余的接穗当成商品对外出售,顺便提供嫁接技术。”于是,陈阳便在村里组建了一个马奶枣嫁接技术专业服务队。“村民们在自家采集接穗,到外村嫁接,按照接穗数量结算,不仅将修剪下来的接穗变废为宝,而且还扩大了林家峪村马奶枣的知名度。”由于林家峪村的专业服务队提供的接穗质量好,深受附近乡镇和周边村群众的欢迎,专业技术服务队规模逐渐壮大,现今已超过100人,人均可实现年收入千元左右。

  如今,每到大枣丰收的时候,林家峪村热闹非凡,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大街小巷全是前来收购的客商。看着晶莹红润的马奶枣、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陈阳也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