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遇到王铮(右),主动攀谈起来。 供图:田秀娟
“王铮这孩子呀,忒靠谱!”“王铮是个好村官!”董巧稳和周国顺同是河北省河间市沙河桥镇周官庄村村民,一个在村里,一个在北京做生意,相距200公里,是什么让他俩对大学生村官王铮有了相同的感叹?
“当村官5年多了,越来越觉得农村工作特别有意思,施展才能的空间很大。”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一米八的大个子,一脸阳光帅气,这就是来自河北省河间市沙河桥镇的大学生村官王铮。2008年大学毕业,2009年10月到村任职,2011年当选村党支部委员,2012年被沧州市委组织部评选为“沧州市优秀大学生村官”,一路走来,王铮跨出的每一步都在村民心里留下印迹。
把手机号码贴到墙上
“我是咱们村的大学生村官,说是村官,其实不是什么官,我就是来给父老乡亲们办事的。”在到村后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王铮这样介绍自己:“我把手机号码贴到墙上,有什么事,大家随时可以找我。”
2011年夏天,村民董巧稳气喘吁吁地跑到村委会,拉着王铮的手说:“我儿子周文增在山东打工,刚才打电话来,说单位要什么户籍证明,要得很急,还让寄快递。我不认字,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把我愁坏了!”“婶儿,别着急,这事儿包在我身上。”王铮先给周文增打通电话,问清要什么样的户籍证明,然后骑车到派出所,开好户籍证明,又跑到快递公司,按周文增说的地址把证明寄出去。当王铮满头大汗地告诉董巧稳事情办好了时,董巧稳激动得不知道说啥好。
2014年春天,长年在北京做生意的村民周国顺回了趟家,因为孩子要在北京上学,需村里和乡里开证明。他向王铮说明来意,王铮仅用半天,就把证明交到周国顺手上。赶往北京前,周国顺找到王铮说:“村里变化太大了,不仅环境变美了,村干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以前也不一样了。我打算有机会来家乡投资。”
“想让大伙儿认可你,就得把他们当亲人,办实事。哪能像天桥的假把式,光说不练啊!”王铮说。5年来,为村民们跑过多少路,办过多少事,他自己已经说不清楚。
不让小虫子挡住致富路
“王铮没架子,谦虚好学,也能张罗,村里啥事儿他都想着。”村主任周长彪说。
果树种植是周官庄村的特色产业,这些年,梨木虱病虫害一直困扰着村民们。王铮上网查知,菊酯类药剂能够有效控制成虫。他满心欢喜地告诉村民,村民的回答却让他失落不已。他们说菊酯药剂都知道,但是梨木虱能分泌粘液,药水让粘液挡住,效果不好。怎么能让一只小虫子挡住村民的致富路呢?王铮多次请教专家,学到了一个简易的好办法。在喷洒菊酯药剂之前,先喷洒一遍洗衣粉,用洗衣粉把那层粘液洗掉,问题迎刃而解。
“在村里,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王铮感叹自己时间不够用:“一个杯子装满水,就不能再盛更多的水了,想要装更多的水,只能将杯子里的水倒空。当村官,我就是以空杯的心态,从头学起。”
村里原来有三眼深水井用来灌溉,虽然能解决村民用水问题,但是费用很高,浇地一小时需要40元钱。2012年,王铮听说市里启动了“小农水”项目,可以铺设地埋管道、安装智能卡电表,他多次去镇里、市里咨询相关政策,向专家请教,最终拿出一套完整详细的整改方案,并给村民算了一笔帐:“埋设地下管道,每小时可以节省25度电。”村“两委”班子同意实施这个灌溉改造项目。改造后,村里每年节电4500度,节省电费3600元,节约人工费9000元。
帮五保户建房瘦了20斤
2013年,周官庄村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垃圾坑变成了优美宜人的观赏园;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街边的柴草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月季花、柿子树……村里环境美了,老百姓乐了。
“为了我,王铮受累啦!”五保户周全福说,他今年60多岁了,腿有残疾,无儿无女,三间土坯房,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王铮劝他翻建房子。“造房子的钱去哪弄呀?”周大爷犯了愁。王铮一边安慰周大爷,一边帮助他申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周大爷拆旧房的时候,正是夏天。为了给周大爷节省资金,王铮带头动员全村的壮劳力帮助周大爷干活。他天天守在工地上,衣服被汗水沤烂了。旧房子拆了,新房子建起来了,王铮瘦了20斤,白白胖胖的小伙子成了又黑又瘦的庄稼汉。搬新家那天,周大爷哭了笑、笑了哭,拉着王铮的手就是不愿松开。
“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离不开王铮的参与。不管干什么活,他都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村书记周宝祥说,“王铮家在沧州,为了村里工作,经常一两个月不能回家。”
作为家在城市的独生子,来到农村当起大学生村官,而且一干就是5年。王铮已经习惯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我站在村委会小院前,新修的坑塘、新铺的水泥路、簇新的健身器材,街道两旁鲜花盛开,特别美。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已经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王铮笑起来,既腼腆,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