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村官田庆堂:一方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2014-06-18 14:28:00  来源:大河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田庆堂,今年31岁,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8年12月以台前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为台前县打渔陈镇田庄村支部书记助理,现兼任台前县“家加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支部书记。

  6月14日,大河濮阳好人报道组一行5人来到打渔陈镇田庄村,远远就看到田间到处矗立着一座座双孢菇大棚,在“家加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家见到了这位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田庆堂。

  还未说话,面含谦逊,田庆堂就是一位腼腆的帅小伙。他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合作社基地及樱桃种植园,详细介绍了双孢菇大棚的特点、种植、管理和投资方面的情况。“我本人现有大棚15座,每个大棚投资约6万元,每个平方盈利40元,2年内收回所有投资并开始盈利,种植已达8年。我们合作社现已经发展农户种植27万平方,年利润超千万。”田庆堂介绍说。

  田庆堂说,田庄村樱桃园区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现已经进入盛果期,产值超出预期的想象。下步预计再带动1000亩的种植面积,形成地方规模化的樱桃繁殖培育基地。

  “我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任职,当时的我们村支柱产业是红砖生产,好的良田被破坏,且前景不被看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感到让村民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一名村官最紧要的工作任务。通过调研,我发现在引导村民致富的路上,只有带头去干,让大伙眼见为实,他们才能跟着干。田庄村现有331户、1305人,由于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人均年收入一直在台前县处于较低水平。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并多次到福建、山东、豫西等地考察,结合田庄村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发展双孢菇种植,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田庆堂说。

  项目确定了,想法很好,但资金问题却成身无分文的大学生村官田庆堂的第一道难关, 50万的启动资金无疑是天文数字。但坚定地信念支持着田庆堂开始四处筹集启动资金,多次走进乡农村信用社,诚恳地向信用社领导及信贷员介绍了项目的可行性及贷款需求。信用社领导被田支书的诚心和行动所打动,决定给予20万元的贷款,但这距离50万元最低启动资金还相差甚远。他的执着感动了他一位亲戚,亲戚刚买的价值30万元的货车做人情担保,筹措到20万元;剩余10万元则向砖厂及原材料提供商做了诚恳说明,苦口婆心征得他们同意,待双孢菇销售后付款。

  为了克服技术难题,田庆堂一次次骑着摩托车往返在距离百里的台前与莘县之间。有一次在从莘县回来的路中,因交通事故,险些送命,在医院治疗了20多天。病愈后,仍日日夜夜地泡在菇棚内,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不懂就求教,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双孢菇的丰收。

  田庆堂说:“我深深懂得,自己富不是最终目标,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才是最重要的,乡亲们更愿意相信实实在在的结果。”

  为了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田庆堂挨家挨户做工作,尽全力为他们讲解蘑菇种植要点,提供技术资料,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种植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乡亲们开始相信田庆堂,开始依靠田庆堂。“我给自己定下誓言,发展一家成功一家,乡亲们投资的是血汗钱,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更不能让他们伤心。”田庆堂说。

  随着种植户的逐渐增加,台前县以田庄村为中心已发展了200多个双孢菇种植大户,涉及全县6个乡镇,32个村庄,种植面积达27万余平方米,年产值2600余万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1600多个就业岗位。

  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时,门外进来了本村村民田庆辉,他就是为种植双孢菇遇到的问题来咨询田庆堂的。田庆堂耐心的对他的问题做了详尽讲解,关键点、难点讲得透彻明了。

  田庆辉说:“我以前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每年的打工收入就是5万元左右,从去年跟田支书种植双孢菇,每年最低纯收入10万以上,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另外,孩子老人都得到了照料,今年我还要再扩大种植面积,采用田支书的新发明棉花杆种植办法,这一切都得益于田支书的扶持与帮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田庆堂通过与种植户协商,成立了台前县家加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所有种植户全部成为了合作社成员。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包装、统一提供投入品等服务。

  平台的搭建,田庆堂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研究上。第一个研究并成功运用三次发酵法栽培双孢菇,仅此一项技术的推广,使种植户的产量提高了30%。2010年,又他第一个用廉价的棉花杆为主料试种双孢菇,效果大大好于传统的稻草和麦秸,节省了人工,又提高了产量。为实现周年栽培双孢菇,现在基地又投资100万元,正在建设钢结构电器控制反季节双孢菇大棚,示范成功后,将面向种植户推广。

  大家看到,今天的田庄村,一片欣欣向荣。蘑菇大棚一座挨着一座,樱桃园连成片,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采摘、装箱、过秤,一箱箱鲜菇、樱桃随即被装上一辆辆货车。村民们点着手中的钞票,个个笑得何不拢嘴,相互通报着当天的收入。樱桃树一行行,一片片,孕育着果实,承载着希望。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正逐步在濮阳台前形成、开花、结果。

  2011年3月,“家加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被濮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田庆堂支书先后获得台前县致富能手,台前县致富带头人,台前县首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台前青年五四奖章标兵,濮阳市优秀中青年人才,濮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濮阳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河南省优秀大学生创业之星,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河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标兵等荣誉称号。(赵立 赵明甲 鲁超 马娟)

  后记:大学生村官是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他们年轻且有才干,懂得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服务于建设农村、帮助农民、发展农业。濮阳大多大学生村官有服务基层的意愿和决心,不因为基层条件艰苦而轻言放弃,不因为工作内容细小繁琐而消极怠慢。他们在基层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正由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逐步弥补了基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接受新理念、发展新产业的能力偏弱等问题,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重担。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