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锻炼期间,能紧密结合自身情况,深入到所在村户,根植于民,自勉自强,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服务,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情下达,积极宣传。结合各村实际,广大大学生村官争当党的宣讲人。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利用农村大喇叭、村务公开栏、远程网络教育等方式,用“群众语言”向党员群众宣传计生、移民、新农保、农转城等政策。使他们避免了因不懂政策而错失所应享受的利民惠民服务,不仅有利于日常的生活生产,也使党员群众更容易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助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知识反哺,志愿服务。农村党员常年处于一线基层,年龄结构大、知识更新水平低、理论素养不高,广大大学生村官力针对农村党员以上特点,做到先学、深学、透学,学教结合,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党建有关知识,真正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拉家常,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使“农家书屋”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让书屋“活”起来,对书屋区域重新规划摆放,书籍按内容分类,更加方便了群众的阅读。
信息公开,有效沟通。大学生村官利用其自身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好、接触基层群众时间多的优势,及时把上级对各项惠民政策执行的相关要求、经验做法等传达给党员干部群众。同时,把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及时向上级推介,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解决,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发挥信息上下沟通作用。
充分调研,化解矛盾。广大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发扬务实作风,走村访户,广征意见促发展。对村级组织和村民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据此建立民情档案。走进群众家中,走向田间地头,听民意察民情,了解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收集群众对乡村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让党和政府及时听到来自基层的声音,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与此同时,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和事故隐患,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助推和谐乡村、美满家园建设。
(作者:湖北省利川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