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精神,9月23日湖南省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完善政策、部署任务,进一步提高全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科学化水平。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出席会议并讲话。
郭开朗充分肯定了湖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的成绩。6年来,全省累计选聘14155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主动发挥观念新、知识多、思路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政策、法律等多方面服务,增强了基层服务能力,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全省共有374名大学生村官累计创办了246个致富项目;68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09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2686人考录公务员、1097人考录选调生、1323人考录事业单位人员、197人走上了乡镇或县直部门领导岗位,夯实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近年来,该省还向神华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保险、省农村信用联社等企业和单位输送大学生村官600多名。
郭开朗理性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定位方面,一些地方认识模糊,有的甚至认为只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缺乏统筹考虑和超前谋划,对究竟选多少人、选什么样的人、选了之后怎么办,缺乏深入研究,没有长远打算,没有形成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机制和环境;在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对大学生村官“一派了之”,相应的定岗定责和日常管理等后续措施没跟上,部分大学生村官长期被县乡机关借调,存在不融村、不在村、不为村的现象;在考核方面,个别地方为了促进流动,考核打“人情分”“照顾分”,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绩,有的考核结果没有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等挂钩;在培养方面,有的怕大学生村官挑不起担子,不敢不愿大胆使用,仅仅安排一些抄抄写写、跑腿打杂的工作,没有放在农村第一线去磨练。
会议提出,要强化问题导向,直面问题,聚焦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创新发展,以“六个更加注重”开启大学生村官工作新局面。一是更加注重提升选聘质量。探索完善学校推荐、组织考察、驻村见习、双向选择与考试选拔相结合的办法,防止简单地“以考取人”,增强选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更加注重规模适度。坚持量出为入、有进有出,既要考虑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又要考虑培养后备干部和人才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期满后的有序流动,保证进出动态平衡。规定今后大学生村官选聘只能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或者由省、市两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实施,市、县不能自行组织选聘。三是更加注重从严管理。帮助大学生村官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从严培训、从严考核、从严监督等方面下功夫,明确和细化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对聘期内第1年、第2年、第3年“干什么”作出具体规定,常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做到防微杜渐。四是更加注重实践历练。鼓励大学生村官回原籍以及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干事创业,乡村党组织不能把大学生村官作点缀、当“过客”,要安排他们参与村庄规划、乡村治理、纠纷调解、集体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特别是要让他们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复杂矛盾、突发事件,培养其独当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鼓励他们领办或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中锻炼能力、实现价值。五是更加注重有序流动。今后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的比例要达到当年公务员录用计划的15%左右,其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比例要达到30%;除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专业限制的岗位外,县市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工作人员要达到当年公开招聘岗位数量的30%左右。完善通过考核招聘解决事业编制身份等措施,健全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企业员工、社区工作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等制度。做好“老村官”的分流消化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早作预案、早作安排,市州统筹协调,县市区具体负责,积极拓宽期满流动渠道。六要更加注重真情关爱。要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贴,落实社会保险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安心基层、干事创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