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身份‘尴尬’,难接地气。方言难听懂,村民的实际难掌握。许多第一书记想做的事情,其实村两委干部做起来更游刃有余。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市畜牧兽医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侯崇林,也是梅城镇利群村的第一书记,在梅城镇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迎新春座谈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和侯崇林一样年轻的第一书记还有建德市国税局的刘奇琦。座谈会上,她分享了“下乡”工作体验。在村里,因为受限于各种现实因素,工作开展并不顺利。由于对农村基层的不熟悉,使得选派下村的第一书记只能“打打杂”、“跑跑腿”。如何避免“第一书记”成为“挂名书记”,使下派优秀青年干部真正成为助推工作的新动力?“其实只要找准定位,做好村两委干部的配合工作,利用好自身优势,做村两委想做但做不了的事,就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侯崇林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2015年下半年,他配合村两委工作,解决了外方饮用水问题,并利用自身岗位优势,积极为利群村申报道路硬化工程项目,还以专业技术帮助利群村稳定水稻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村里,只要基础工作做实了,基本情况摸清了,工作起来就是事半功倍。”
座谈会上,南峰村大学生村官徐秋萍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2015年是她在任上的第六年,六年的基层工作让她农村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刻。“我是骨灰级的村官了,骨灰级的意思就是今后不论岗位如何,都要踏实扎根在农村。”而许亚斌是新上任3个月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刚刚研究生毕业的社会新鲜人,他也提出“村官之间要加强沟通互助,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在组织中找到归属,就会不一样。”离乡背井深入基层的三个月村官工作,让他深刻体会到课本理论和农村实际的矛盾,也感受来自村民、来自组织的温暖。
座谈会上,来自利群、伊村、龙溪等八个村的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不仅交流了工作体会,也分享了新一年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