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区村官薄弱村里的强村理念
2012-11-02 10:44: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郭秋香 徐 翠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当村官,是我自己的选择;到朱黄,是一种缘分。既然来了,不管这儿多穷都是我的家,三年之内我要拆旧房建新家!”这是张露在《亲民日记》第一页写下的誓言。

  江苏省淮安区席桥镇朱黄村,多年来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半数以上家庭年人均收入未破千元,是苏北“老大难”的经济薄弱村。张露,“安乐窝”里长大的独生女,2012年新任大学生村官,8月4日正式到村任职,担任朱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她的到来,让朱黄村短期内发生了一连串“化学反应”。

  进村第27天 组织干部外出参观

  初到朱黄村,这里的落后现状张露没有抱怨,而是及时调整心理落差,从了解村情民意入手,寻找朱黄村脱贫致富的出路。她明白,不能关起门来想办法,要立足村情实际找问题,要在纵横比较中找差距。

  于是,张露在报纸、网络上寻找落后村致富的办法。当她看到《淮安日报》上报道的淮阴区大福村的发展故事后,她眼前一亮。思路决定出路,她决定带领村组干部走出去学习取经。说干就干,她托家人帮她联系到淮阴区两个经济富裕村——大福村和刘老庄村。这两个村都是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由落后村跃居明星村的,这种发展模式对朱黄村很有借鉴意义,所以村组干部一行人看得很仔细,问的很认真,收获也很多。回来后,立即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会议讨论研究朱黄村的发展思路,并初步制定切合村里实际的发展规划。

  到村工作不到一个月,张露的这一举措博得了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大家都认为,这个女娃不简单!

  进村第36天 兴办玩具加工厂

  发展思路有了,接着就要扎扎实实地干。这是张露在开展“百日专题调研新农村”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她调研中发现,本村留守妇女的空闲时间大多在麻将桌上度过。“闲来是非多”,村里的矛盾纠纷也一直持续不断,必须尽快上项目让富余人员有事可做。在选择项目时,她了解到村里以前经营过绣花加工,很多村民都有一定的手工基础,而她认识的亲友中有人正好从事玩具销售。有了这个优势,她最终选择兴办玩具加工项目,精选了一批有良好手工基础的妇女到淮安市兴明玩具厂进行岗前培训,并高薪外聘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对于她的创业意向,父母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目前一期厂房面积80平方米,招录工人37名,己生产经过专家验收合格的产品1万多件,预计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好事,让好些人不再沉迷于赌博,不再有争吵的空闲,村里呈现一派健康祥和的气象。而22岁的张露并不满足,她正在谋划着将她的玩具厂升级为一个集设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创业富民,这让很多人举棋不定的事情,到村刚满36天的张露想到了,也做到了。

  进村第43天 规划出未来发展蓝图

  自己创业了,如何让更多的村民致富,成为张露思考的问题。她发现朱黄村毗邻市区,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独特优势,经过与村里干部的协商,决心把朱黄村打造成现代化的农业观光生态园。

  张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脉资源,联系有投资意向和经济实力的企业老总到朱黄村实地考察,并正式启动朱黄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虽是农村工作的第一难事,可是朱黄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却很平稳。一方面,因为这项工作顺乎民心,村民们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另一方面,这个行事果断、出手不凡的年轻人,已经让群众信任、村干部佩服。结合投资者的意向和朱黄村的实际,村里第一期流转的150亩土地用于开发集观光农业、荷塘养殖、垂钓中心、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现代观光休闲生态园,预计投入资金200万元,2014年上半年完成。建成后的生态园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体验农耕文化的需求,也将是朱黄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张露,这个到村任职两个多月的女村官,让更多的干部群众看到了朱黄村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片沉寂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