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海波在鸽舍为鸽子喂食。
去年六月,江苏省高邮市甘垛镇大学生村官李海波,与该镇养鸽能人合作养鸽,成立鸽业合作社,并带领周边村民共同养鸽、共同致富。
此后,李海波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按建设养殖休闲度假区的设想一步步地向前推进,制定了园区规划,请专家草拟了图纸,扩建了六幢鸽舍。市镇两级政府给予李海波以极大支持,帮助其流转土地,项目论证。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3月31日,禽流感H7N9来袭,养禽业遭遇市场寒流。李海波的鸽业合作社也遭遇重创。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在电话里,李海波说他的肉鸽和鸽蛋都无法销售,即使有外地贩子来采购鸽蛋,价格也十分低廉,只是原先的四分之一左右,每天要支付人工费、饲料费、水电费等日常费用,亏损严重。他的语气显得沉重。
这一点,不难理解,李海波毕竟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一直是顺风顺水,而且对养鸽寄予极大希望,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难免手足无措。后来,据所在镇分管负责人介绍,鸽场亏损已成事实,但李海波的精神状况不错,正采取措施应对自然风险,镇里也在想方设法帮助他渡过难关。
5月5日上午,在鸽场忙碌的李海波一脸微笑,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沮丧,那么消极。新建的六幢宽敞的鸽舍,有两幢已经排满了鸽笼,每一幢鸽舍之间都镶嵌着各种不同的植物。鸽舍里整洁卫生,几乎没有异味,新增的自动饲料机,节省了人工,也节省了饲料。李海波介绍,他们养的都是法国的卡奴鸽和美国的白羽王鸽,肉质好,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很强。
看着一羽羽白色的成鸽和一窝窝刚孵出的幼鸽,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担心。李海波说,现在鸽场的种鸽已经超过20000对,一个多月积压下5000只肉鸽和几千枚鸽蛋,每天还在增加300—400只幼鸽,照这样下去,每个月要新增一幢鸽舍(每幢鸽舍养鸽8000—9000只)。说到鸽场的支出,李海波说,人员工资和饲料费用是刚性支出,每月在15万元以上。
“论规模,我们的鸽场不如无锡的凯德威和常州的江南鸽业,在江苏排在前五,他们的损失远远超过我们,但他们办场时间长,规模大,抗风险的能力也必然大些。我们的鸽场才建起来两年,一直在投资建设,经济实力不如人家,市场经验也不如人家。”
现在亏损是明摆的,而且市场什么时候能够恢复,还是个未知数,你们打算怎么办?这是绕不过的话题。
李海波的回答出乎意料。
李海波说,近一个月来,我们几位董事多次商谈。大家既看到这场自然灾害对鸽业造成的巨大危害,但也看到了新的机遇。每次自然和市场风险,都将促进产业重新洗牌,原来小而散的鸽场,经不住打击,倒掉了,必然使市场腾出空间。新一轮出牌中,谁能胜出,关键看谁先掌握先机。
真想不到一位刚入行的年轻人会这样辩证看待这场灾害。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们,那么,你们如何度过难关,迎接新一轮市场机遇?
李海波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大致是四项措施:一是美化环境,杜绝污染源,在鸽场内外新植绿色植物,加强病毒预防工作,让鸽场远离肮脏,远离污染,远离病毒。二是停止机械孵化,延长种鸽产蛋周期,优化育种,适当减少存栏,改机械添送饲料为人工饲养,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和浪费。三是新建设冷库和宰杀场,他们从上海有关部门获悉,一旦市场松动,将严禁活禽交易,只允许半成品进入市场。四是主动对接市场,走进超市和农贸市场,了解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对禽肉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根据市场需要添置设备,提高质量,一旦市场放开,以最快的速度打进去,站得住,销得好。
根据你们的分析,市场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启动。这是你们最关心的问题。
李海波坦言,具体时间说不上来,但至少得四五个月,而且鸽业与其它禽业不同,有其特殊性,养鸽属于特种养殖业,未列入国家扶持项目,也不是国家规定的保险项目,相比较于养鸡鸭鹅以及养鱼等行业,风险更大,付出也更多。但回避不是办法,消极等待也无济于事,必须理性分析积极面对,目前我们正以四项措施为主,多措并举,做好迎接市场复苏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果市场前景不如你们预测的那样,你们会放弃吗?
李海波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如果选择放弃,我们就不会采取这么多措施了。我相信,随着对H7N9防治的到位,有我们几个股东的同心协力,再加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我们能挺过去。
自然风险常常猝不及防,市场寒流也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对待自然风险,趟过市场寒流,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更多的需要精神和睿智。李海波和他的合作者,他们对这场自然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有积极的措施,有美好的愿望,这是成熟的经营者最需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最为难得内在力量。他们一定能越过寒风凛冽的冬季,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