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凌晨5点,伴随着挖土机的轰鸣声,如东县关口村的赵远驰主任开始了他一天繁忙的工作。南通大学“心系新农村,永远跟党走”小分队也整装待发,开始体验“大学生村官”这一新兴而又特殊的职业。
赵主任担任村官工作已有5年时间。当被问及当时决定做大学生村官的原因时,他说:“去城市工作,日常花销大,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而大学生村官有县级部门发放工资和较高的国家补助,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个非常合理的选择。”此外,投身基层工作,充分应用所学为自己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也是赵主任一直以来的夙愿。
原本以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只是形式大于实质,但是赵主任只用了一个上午,便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识。平均十分钟接听一次电话;到违章建筑施工现场指导两次;与数十人沟通了解事务进程。赵主任用自己端正的态度和踏实的行动,为大学生村官做了最好的正名。
最后一站是赵主任的办公地点——关口村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内整齐地摆放着三排办公桌,虽然设施略显简陋,但一切都井井有条。“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一个正在红纸上潇洒挥毫的村干部如是写道。这既是在为招兵做宣传准备工作,却也是怡情养性的乐趣所在。寓劳于乐,或许是对大学生村官最好的表述。
“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的动。”这是习大大对大学生村官提出的四点期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势必需要大学生村官的倾心奉献。希望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力量涌入到农村建设中来,为中国梦的蓝图绘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