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美食,打造“掌上外卖”平台,为“吃货”绘就美食地图
这是一个方便、快捷的时代,无论是平日里忙碌的上班族,还是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宅女们,都钟爱外卖这个便捷消费方式。但如果没有清晰的菜单,没有商家的电话,要外卖就有点难了。近日,靖江市4名90后成立“猎食”小分队搜罗美食,打造的微信公众号靖江“掌上外卖”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吃货”们寻找美味的指南。
斜桥镇广福村大学生村官孙静是靖江“掌上外卖”的发起人,她的初衷来源于几名大学生的“吐槽”。广福村紧邻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平日里学校学生只能选择在食堂就餐。有学生跟孙静说,食堂的菜品再丰富,吃个一年半载也会“味觉疲劳”,而且食堂的人特别多,每次都要排好长的队,如果有外卖换换口味就好了。
“我们做过调查,有40%的学生叫过外卖。”孙静说,作为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村官,他对学生们的想法深有体会,横跨就有了为学生们提供便利,将周边外卖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想法。
孙静开始拉拢其他大学生村官合伙。很快,能说会道的蔡鹏,心思缜密的毛佳丽和网络达人尤佳丽跟着孙静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团队——“猎食”小分队。
今年9月,孙静建立靖江“掌上外卖”公众号,并找到一家网络公司搭建了“掌上外卖”APP的基本框架,也拉开了“猎食”小分队的美食之行。
由于平时工作都比较繁忙,他们只能利用节假日或者下班时间出去寻找有美食外卖的商家。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猎食”小分队分头行动,到商业圈挨家挨户走访,搜罗外卖商家信息,同时到步行街、商业广场发传单,推介公众号。
“搜集工作仅仅是第一步。”孙静介绍,他们还得将菜名和价格一一列出,找到合适的配图,再从操作后台传到APP上,每一家店的信息整理通常都要两个小时。
以前在外地曾出现过外卖平台提供的餐厅厨卫条件差、食物变质等情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猎食”小分队成员在搜集过程中会选择干净卫生、客流量较大的店铺,并将店铺的相关证照放到网络上,也会征集店里消费者的建议,把呼声较高的店铺推送到受众面前。
“我们也曾遭遇过质疑,有的商家觉得只是年轻人闹着玩,并不乐意介绍自己的店铺。”孙静说,这时她就会认真地告诉对方,“为了给吃货们提供更多方便,我们会坚持把这件事做好。”
目前,已有100多家美食店入驻“掌上外卖”。“很方便啊,选定餐馆,再挑选自己想吃的就可以提交订单,之后填上地址,留下手机号码,有特别的要求也能留言,整个过程只要一两分钟。”靖江城区某商店店员朱亚运由于店内不提供工作餐,他和同事们经常叫外卖,得知“掌上外卖”APP之后他便开始选择网上订餐。“用餐之后,我还会回到商家页面进行点评,填写自己的满意度,为更多人提供参考意见。”
除了评论功能以外,用户自主上传也是APP的一大亮点,孙静认为4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调动普通消费者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就能获得充实的资源。“操作起来很简单,写上店名、菜名,拍几张图片即可,就跟玩微信朋友圈差不多。”孙静介绍,食客发的美食信息,他们都会实地考察、严格审核后才能正式进驻平台。
“目前,‘掌上外卖’APP只有安卓系统通过扫码下载使用,苹果系统还没有开放。”孙静解释,苹果系统“掌上外卖”APP上架和维护都需要一定费用,随着靖江“掌上外卖”注册和使用人数越来越多,苹果系统不久也会上架。
谈到未来发展,孙静说制约他们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资金不足,由于是公益行动,他们的一些推介活动,比如为老客户发微信红包等,都需要自己掏腰包。为了更好地发展“掌上外卖”平台,孙静考虑以后将设立“品牌餐厅”版块,页面上也会增设飘窗广告栏,有需要的单位可以付费使用。孙静强调,“掌上外卖”平台的公益性不会改变,食客和普通餐饮单位是终身免费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