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泥鳅养殖大户,他就是省劳模乔宗礼。截至今年11月,他已亲手教会30多名大学生村官养泥鳅,帮助他们发展泥鳅养殖面积900多亩。
大学生村官何以纷纷拜这位农民劳模为师?原来,已届天命之年的乔宗礼,已与泥鳅打了近30年交道。他高中毕业后就从事泥鳅捕捞、贩运,直到2002年在全国第一个搞野生泥鳅驯化养殖,先后辐射带动家乡墩尚镇发展泥鳅养殖2.6万亩,养殖户6000户,年产量5万多吨,创产值10亿元,户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乔宗礼也被誉为苏北“泥鳅王”。
乔宗礼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创业平台,先后培训大学生村官35名,并以泥鳅协会党总支书记的名义向县有关部门申请贷款8万元,协调墩尚镇提供10万元、协会提供22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梅园村大学生村官沈超在乔宗礼的帮助下,以个人入股的方式,承包了3个泥鳅养殖池塘,吸收了10多名农民就业,年人均工资1.5万元,沈超本人年创收也达5万元。如今,乔宗礼牵头创办的泥鳅养殖行业协会,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赣榆县大学生村官助农增收示范点和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除给当地大学生村官传授泥鳅养殖经外,乔宗礼对外地前来拜师学艺的大学生村官,同样悉心传授。如皋市大学生村官戴峰拜乔宗礼为师,2008年11月,运回第一批泥鳅苗养殖,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第二年戴峰办起了养殖面积为30亩的大学生泥鳅养殖创业园,还牵头成立了如皋第一家泥鳅养殖合作社。
把土专家添加到你的导师团
张粉琴
一位养殖大户,教会30多名大学生村官养泥鳅。看了这则消息,编者很有“发现感”:原来,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起大学生村官的老师来,同样是顶呱呱的。
其实,各地都有一些类似“泥鳅王”这样土生土长的乡村能人,他们或是世代相传的种植能手,或是身怀绝招的养殖大户,抑或是头脑活络的农产品经纪人,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土专家”。 土专家人人有拿手绝活,在村民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在当地往往很“吃得开”。而大学生村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很多还是非农专业毕业,对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都很陌生,无论是想为群众办实事,还是带领群众创业,常常是有想法没办法。此时,大学生村官若能与土专家结成师徒,学得他们的独门秘籍,对开展工作自然是极好的。
土专家的“土”,表现在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其丰富的经验全部来自自身实践。也正因为“土”,他们的聪明才智往往容易被忽略,甚至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实际上,土专家身上藏着极大的民间智慧,他们的办法虽土,但方便管用,有很强的针对性,可随时随地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喝了一肚子墨水的大学生村官,不仅要认可土专家的价值,尊重这些土专家,更要想方设法学习土专家,把土专家的好经验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乡亲得益受惠。
为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上手”,很多地方建立了“x+1”帮带机制。也就是说,每位大学生村官都配备了好几位师傅,有自己的“导师团”。但“导师团”成员,多以乡村干部为主,少见土专家的身影,而土专家得天独厚的优势恰恰是其他角色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于身边的土专家,大学生村官可主动上门拜访,也可请相关部门出面,聘为自己的帮带联系人。把土专家添加到自己的“导师团”里,这件事,值得村官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