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距离市区近一个小时车程的乡镇,地理位置不算优越,但全镇大学生村官在区委组织部门的扶持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积极投身创业大潮。
记者昨在广陵区头桥镇采访时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全镇15个大学生村官个个创业,产业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共有大学生村官实体创业项目15个,全年实现销售达到210万元,带动19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致富。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大学生村官们纷纷涉足电商、网店、微店等创业项目,目前全镇大学生村官共兴办10个电商、网店、微店创业项目,预计今年销售达到1000多万元。
记者走近头桥镇的两位大学生村官,了解她们各自不同的创业故事,希望她们的创业经历能让我市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有所启发。
多面手创业村官王慧——
创办合作社帮村民卖银杏,自己开网店销售红火
在今年银杏大量采收的时节,记者来到头桥镇庆丰村村部,发现村部大院里外地上都晾晒着白果。只见王慧这位年轻的村党总支副书记,穿着套鞋,手拿铁锹,卖力地往银杏脱皮机里铲着白果。“眼下天气好,要抓紧时间去皮晾晒,然后才能打包封装。”今年才30岁出头的她,已是拥有108名社员的头桥镇汇扬经济林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了。
“创办合作社,就是为了帮村民把银杏销售出去。”王慧告诉记者,2008年她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庆丰村工作。庆丰村特色十分明显,是全市远近闻名的“银杏村”。除了规模种植的1000多亩银杏林之外,村里1200多户村民家前屋后都有银杏树。每年产量200多吨,怎么把村民辛辛苦苦种的银杏卖出去?王慧有股不畏难的劲,一开始,村里选择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进行合作,实施“树下套种”项目,在银杏林下套种山芋、大豆等,尽管提高了一部分土地收益,但最终并没能解决银杏果的销售问题。2012年,在王慧及村党总支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引导108户村民共同成立了头桥镇汇扬经济林专业合作社,从事白果的统一收购和销售。为了卖白果,他们没少花心思,不仅多方联系本地市场进行销售,同时走进扬州市区各大社区进行现场销售。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白果150多吨,帮助本村及新华村、国玉村等周边村1500多户农民销售白果,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最近,我们合作社还与江苏伯克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这样销售就不用发愁了。”王慧透露。
在做好合作社工作的同时,王慧还利用当地电器线缆产业特色明显的优势,去年3月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惠涛监控安防”的网店,主要销售头桥当地的弱电线缆产品。尽管刚开店时,连续十多天都没有一单生意,但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王慧的网店靠着诚信经营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今年最大的一单销售达到7000多元。”王慧开心地说,今年她的网店预计实现销售40万元。
谈及创业感受,王慧最大的心得就是要多动脑,做什么事情,无论是卖白果,还是开网店,都要找准自己的优势。
乐观的“80后”董事长——
从投资30多万创办小作坊,到接手医塑器材公司
来到位于头桥镇头桥社区的扬州市明星医塑器材有限公司,要不是当地镇干部介绍,我们难以相信眼前这位剪着短发、长着娃娃脸的年轻女村官,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我的创业经历一波三折,遇到不少困难,但因为坚持,才有了今天。”1982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季媛媛介绍说,2006年从扬州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头桥村当了一名村官。2010年开始创业,投资30多万元在镇上租了个120平方米的厂房,专门为周边企业做配套的注塑配件产品。“创业前两年,我几乎都没赚到什么钱。但经历就是经验,我收获了更多的实战经验,而且胆子也变大了,觉得遇到再大的事,只要坚持,就能走过来,在这其中,我还得到广陵区组织部门和乡镇的大力支持。”
2012年夏天,季媛媛的父亲因突发脑中风,变成植物人。为了不让父亲千辛万苦打拼了一辈子的企业就这样打了水漂,季媛媛和家人以房产抵押,贷款200多万元,将合作方的股份收购,正式成为明星医塑器材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做企业,产品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季媛媛坦言,这一年仅设备投入就达到70多万元,同时进行厂房改造,一共投入100多万元。尽管到目前还没有什么利润,但对未来的发展,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既有沉甸甸的压力,更充满信心。她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大学生村官创业咋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