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苏中扬州雨过天晴。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广陵区头桥镇庆丰村,村部大院的空地上,村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村官王慧和村民们正在清洗白果。“难得有个好天,得抓紧时间去皮晾晒,然后打包封装”。别看王慧才30出头,她已是拥有108名社员的头桥镇汇扬经济林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了。
更让人称奇的是,头桥镇目前在岗的15名大学生村官,人人都有创业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共带动19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致富。同时该镇大学生村官还纷纷涉足电商,兴办了10个电商、网店、微店项目,预计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头桥镇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项目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联合授予“江苏省十佳村官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称号。
创业项目“接地气”
“大学生村官创业,一定要依托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创业项目接地气才会有生气。”头桥镇党委组织科负责人介绍说,在广陵区,头桥镇的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市区最远,但当地民营经济十分发达,产业特色明显,主要有医疗器材、电器线缆、木业制刷、鞋帽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头桥还是扬州万亩银杏园示范基地,“银杏之乡”名不虚传。
“创办合作社,就是为了帮村民把银杏销售出去”。庆丰村王慧2008年大学毕业后到村工作,村里除了规模种植的1000多亩银杏林之外,1200多农户家前屋后都有银杏树。“这些年,每年200多吨的银杏销售成为困扰村干部最大的难题,银杏价格最低的时候,村民甚至都不收银杏”。怎么把村民辛辛苦苦种的银杏卖出去?王慧这位镇江妹子有股不服输的劲,一开始,村里选择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进行合作,实施“树下套种”项目,在银杏林下套种山芋、大豆等,尽管提高了一部分土地收益,但最终并没能解决银杏果的销售问题。2012年,王慧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发动108户村民共同成立了经济林专业合作社,从事白果的统一收购和销售。为了卖白果,她可没少花心思,不仅多方联系本地市场进行销售,同时借助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栏目开展进社区活动,走进扬州市区的各大社区进行现场销售。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白果150多吨,帮助本村及周边的新华村、国玉村等1500多户农民销售白果,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
“最近,我们合作社还与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飞创办的江苏伯克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这样我们的白果销售就更不用发愁了”。王慧乐呵呵地说。
去年3月,王慧还利用当地电器线缆产业特色明显的优势,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惠涛监控安防”的网店,主要销售头桥本地的弱电线缆产品。尽管刚开店时,连续十多天都没有一单生意,但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王慧的网店靠着诚信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今年最大的一单销售达到7000多元,客户还是深圳的”,王慧开心地说,今年她的网店预计实现销售40万元。看到网店能赚钱,乡亲们也上门来取经,开起了多家淘宝店。
村官全员加入“创业联盟”
从小作坊起家,到创办医塑器材公司,到接手父亲的工厂……乐观开朗的“80”后董事长季媛媛说,她能成功就是比别人多了一分坚持。
“其实说起我的创业经历,真是一波三折,因为坚持,才有了今天”。大学生村官季媛媛介绍说,2006年从扬州大学毕业后,来到头桥村当了一名村官。2010年开始创业,投资30多万元,在镇上租了个120平方米的厂房,专门为周边企业做配套的注塑配件产品。“刚开始说是创业,其实就是开了个小作坊”。尽管面积不大,但季媛媛还是认真选好项目,把好技术关。正当她的创业项目有点眉目时,专门为客户预留的20多万元库存货,因为对方突然改变生产方向,使这批产品成了废品,损失惨重。
2012年夏天,季媛媛的父亲因突发脑中风,变成植物人。为了不让父亲千辛万苦打拼了一辈子的企业就这样打水漂,2014年季媛媛和家人以房产抵押,贷款200多万元,将合作方的股份收购,正式成为明星医塑器材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做企业,产品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季媛媛坦言,这一年仅设备投入就达到70多万元,同时进行厂房改造,一共投入100多万元。如今,工厂吸纳近40名村民就业,连村上的五保户也在厂里做起了门卫和保管员,一年全厂税收、工资和保险达200多万元。
“创业这几年,虽然赚钱不多,但收获了更多的实战经验,而且胆子也变大了,觉得遇到再大的事,只要坚持,就能走过来,在这其中,我还得到广陵区组织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季媛媛说。
头桥镇民企二代很多,如何放大他们的成功经验,带动大学生村官创业是该镇党委政府谋划的重点之一。2011年该镇面向民企二代专门成立了“青年创业创新联盟”,并将全镇大学生村官吸纳其中,通过定期举办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素养。镇里还为每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配备创业导师,把脉创业全过程,并安排中小企业服务站、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等部门提供跟踪指导。季媛媛的创业导师就是扬州大名鼎鼎的亚达集团董事长刘永君。
巧做“99度+1度”事
“大学生村官创业需要好的氛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头桥镇党委政府的可贵之处是,善做、巧做‘99度+1度’的事。”广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居益芬评价说。
近年来,头桥镇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优势,统筹组织、妇联、人社保、共青团等部门的创业培训、帮扶贷款等优惠政策,累计申请政策性贷款300多万元和项目补贴70多万元。今年,该镇新增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6个,帮助落实创业贴息贷款85万元、扶持资金17.22万元。
头桥镇南华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助理周瑞, 201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法学专业,下村伊始,满是兴奋与干劲。然而,在一次平常走访中,老乡的一盆冷水让他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并非那么好做。“你们大学生对农村懂个啥,下来镀镀金,过两年就走了。”老乡的话,深深地刺疼了小周,他思前想后,觉得要打消别人的疑虑,要取得老乡的信任,唯一的途径就是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把根扎在这里,让别人看到一个村官服务基层的决心。
周瑞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去调查头桥的创业土壤。在认真走访之后,发现肉羊养殖在头桥有很大的前景,作为头桥的一大特色,羊肉饮食文化享誉扬州,然而,头桥却不是肉羊饲养的大镇。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周瑞决心去做个“羊倌”,但没有场地又缺少资金,镇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跟村支书联系,村里专门为他协调了5亩地,并垫付了近万元赔青费。周瑞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有空余时间就到附近的养殖大户学习养殖技能,到兽医站学习防疫知识。
2013年5月,周瑞的养殖场正式开建,累计投入超过25万元。在资金短缺时,村里支持了4万元,区委组织部送来2万元,区团委帮助申请小额贴息贷款10万元。周瑞购买了近200只羊,父母、兄嫂也从老家河南三门峡赶来帮忙,这批肉羊售价共20多万元,直接效益8万多元……周瑞自己双喜临门:去年考上了镇上事业编,今年五月又与临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喜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