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侧记
2016-05-27 09:58: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王书明 张粉琴 丁青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决赛选手朱虹在演讲。 朱道韫摄

   

大赛获奖选手在决赛现场合影 

   

图为6位决赛选手第一轮得分情况。  

 

  首届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如同一个巨大的集成T台:数百个创业项目在这里展示,多姿多彩的创业智慧在这里碰撞,激情澎湃的创业梦想在这里升华……“村官创客”建设农村、发展经济、服务农民的青春风采淋漓尽致地绽放出来,一个正在基层生长的创业群体凸显在人们眼前。

  突发掌声,打断了激情演讲

  大赛的精彩看点在决赛。

  5月20日,镇江市艺术剧院,大赛决赛现场。胖胖的徐州小伙单云飞上场了,脸露淡淡的笑容。

  “我参赛的项目是互联网+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创业前,经过一年对市场的调研,发现香菇销量大、价格稳、易存储,适合大面积种植,特别适合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从项目VCR介绍中,观众已经得知,由单云飞领办的徐州小菇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仅用2年时间,就已发展成为徐州市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日产香菇5吨,年产香菇500吨。团队成员精通日语、韩语、英语,而且在韩国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店铺,在跨境电商的摸索中,成功将村民的产品卖到了国外。

  单云飞对他的项目如数家珍:“我们采用的是分户出菌、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通过种植我们提供的菌棒,10个月能赚8-9万元。我们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有个说法,要想富,种香菇。半年脱贫,一年致富……”

  “哗哗……”台下,观众突发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不单是因为单云飞演讲得激情四溢,更因为他的创业带动周围近百位村民从事香菇栽培,帮他们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和单云飞一样,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都把能否带动村民就业致富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纵观30个参加半决赛的项目, “强村富民”是其共同亮点。

  获大赛三等奖的无锡锡山区大学生村官朱虹,通过示范开办农家乐,带动了山联村的乡村旅游。如今的她二度创业,带来的项目是山联金蕊皇菊文化休闲旅游。面对现场观众,她坦言,她想通过这个项目让游客到村里有吃有住还有看,让山联村成为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这样村民们乡村旅游这碗饭就吃得更香了。

  获大赛优胜奖的连云港赣榆区墩尚镇郑庄村党总支书记郭长鑫,自主创办的长鑫渔具公司解决了106名村民的就业,并帮助1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我心目中,能带着村民一起创富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因为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的责任。”郭长鑫真诚地说。

  院士评委,现场点赞“村官创客”

  镇江句容市大学生村官吴国涛尚未出场,观众对他已怀有一丝钦佩——在他的创业项目介绍视频中,这个身子瘦弱的小伙子,居然毫不费力扛起了100多斤饲料,熟练地走在鱼塘边的小路上。

  “当年,我的父母也曾经养过虾,但因为技术不过关,也因为普通青虾市场竞争太激烈,最后亏了。为了家里养虾不亏本,我报考了西南大学水产系。我现在任职的后白镇泗庄村,是个水产养殖大村。因为四大家鱼养殖利润越来越小,所以我决定试养南美白对虾。这种虾生长速度快,6月初放苗,8月底即可捕捞出售。“海虾淡养”的关键是技术,我自费赴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学习苗种人工淡化技术。现在单产可达800斤以上,亩纯利润超万元,村里有20多户养殖户跟着我养起了南美白对虾……”

  吴国涛陈述一结束,坐在评委席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欧阳平凯就第一个点赞:水产养殖有技术含量,你这个项目意义重大,是把知识转化成产业的典范。

  梦想有多大,能量就有多大。在“村官创客”中,很多人都是借力现代科技的高手。参加决赛的另一个养殖项目是盐城射阳县洋马镇药材村大学生村官王林的“昆虫药材养殖众创基地”。这位被人们称为“虫官”的村官,养殖了土元、蟑螂、蚯蚓、黄粉虫。他之所以敢触碰尚在试验阶段的昆虫养殖,是因为他聘请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王长林教授当顾问,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对,背靠科技大树,他才有了十足的底气。

  限时3分种,讲不完的创业故事

  “卸甲村有位不识字的杨大爷曾说:吃苦就有饭吃,吃亏就有朋友。邹主东就是典型!你看,他来我们卸甲做村官、创业,吃了多少苦!我就记得2009年他刚用竹架子搭起大棚,一场大雪,一下子压垮了所有大棚,20亩西兰花瞬间没了。看他叉着腰站在地里,当时我心里都揪着,生怕他扛不住!但是他没有退缩,在市委组织部5万块无息贷款的帮助下,喊来父母家人,重新来过! 邹主东还很有责任心,肯吃亏。今年土地确权过程中,一名60多岁老太与一户人家闹矛盾,谁的话也不听。主东了解后,自掏腰包请双方吃饭,还为老太提供就业岗位。现在老太逢人便夸:你们有难事找主东,认他这张脸就行!准给你们做好主!”

  扬州高邮市选手严立钦这段动情讲述,深深感染了在场的专家和大众评委,使他的创业伙伴邹主东的项目成功“复活”,涌泉蔬菜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进入决赛第二轮。

  实际上,每个大学生村官都有精彩的创业经历,但限于大赛规定的3分钟陈述,他们无法与大家尽情分享。赛场下,记者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大学生村官周强和孙雪清,他们做的项目是“教农民种菜,帮农民卖菜”。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常常身兼数个工种。有一段时间,南京东郊有几户客户订了他们的蔬菜,因为没有司机,周强只得夜里四五点就起床,把检测过的新鲜蔬菜整理好,自己开车送到客户家中,来回超过百公里。村里人都不知道,每天早上8点,当周强走进村委会时,他其实已经工作了三四个小时了。在赛场上,他们没有讲述自己的辛苦,他们讲的是,村里的一户农民因为种菜攒了钱在城里买了住房时的成就感。

  不同的喜怒哀乐,不一样的成功与失败,尽管大学生村官们的创业故事各种各样,但他们的情怀,归根到底都是村民杨大爷说的那样:能吃苦,肯吃亏。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