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四措并举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合理安置,有效沟通,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该县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家庭状况和选聘村(居)需要等各方面因素,将其安排到交通便利、办公条件相对好的村(居)任职。在任职前开展集中培训,围绕县情镇情、产业发展、农村工作方法、角色转换等内容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加强对县情、镇情和村情的了解,在思想上引导大学生村官转换角色。同时,建立大学生村官定期联络制度。县委组织部定期与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居)干部、镇领导联系,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动态和生活、工作上的负担,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
落实待遇,人文关怀,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该县严格按要求抓好大学生村官保障激励工作,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由县委组织部、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为村官统一办理了养老、医疗、生育、失业保险,并按标准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生活补贴。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村(居)看望慰问大学生村官,与他们交心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乡镇党委指定专人负责大学生村官日常生活工作管理,在重大节日,部分乡镇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丰富多彩的座谈、联谊等活动,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严格管理,有序培养,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一是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沭阳县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亮绩争星、定期督查、日常管理等制度。在平时的管理中,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开展培训、定期督查等工作,各乡镇党委做好具体管理、协调服务、考核考评等工作,村(居)党组织强化教育管理,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二是建立教育培养机制。建立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大学生村官制度,每个乡镇大学生村官都由一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2—3个县直部门挂钩帮带。开展“4+1+1”结对联系活动,明确各乡镇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居支部书记和县乡机关“五老”人员联系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成大学生村官与新任职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创”。定期开展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搭建平台,实践锻炼,确保大学生村官“流得动”。精心组织谋划,畅通流动渠道,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一是重点岗位锻炼。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居)“两委”换届、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多接受实践锻炼。二是双岗锻炼。各乡镇积极与上级组织沟通,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县直相关部门跟班学习,接受锻炼,提高其组织协调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根据大学生村官具体情况安排到所在镇进行锻炼,参与所在镇的党建组织、司法调解、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和各种急难险重工作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
目前,在该县任职的359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310名大学生村官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创业示范园236个,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担任村两委正职的有69名,通过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方式走上乡科级领导岗位的有24名,其中1人兼任团市委副书记,1人担任县直部门正职,4人担任乡镇的乡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