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业村官为9万人造“饭碗”
2017-06-22 15:39: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张粉琴 许露露 王书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等奖获得者万一民介绍创业项目。 庄文斌摄

选手顾昕在演讲中。

 

  图为获奖选手上台领奖

  

  

  

  由江苏省委组织部、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决赛21日在扬州举行。6个入围项目经过三轮角逐,淮安市大学生村官万一民带来的“薰衣草主题旅游庄园”项目获得一等奖,其余5个分获二三等奖。

  决赛的过程引人入胜,而现场透露的一组数据同样令人兴奋:全省在岗创业村官共有3851人,创业项目3162个,总投入30亿元,带动9万余人就业创业。也就是说,以85后90后为主的“娃娃村官”,通过创业共为9万多人打造了新“饭碗”,平均每个创业村官贡献了24个就业岗位。

  与去年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相比,今年的参赛项目涉及领域更加宽广,不仅有种植业养殖业,而且有加工业、培训产业,还有突出社会效益的公益项目。连续两年担任大赛评委的江苏银行行长季明评价说,江苏大学生村官创业,注重嫁接新理念新科技,注重运用互联网。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创业项目更加务实,都能够实实在在地挣钱,带民致富的效果更好了。

  的确如此,参与决赛的项目无不体现了带民致富的共同特质。扬州市邗江区大学生村官沈鹏与当地企业家合作的“诗画瓜洲·魅力葵园”项目,以打造创意民宿,发展瓜洲古镇旅游为目的,带动村里近一半农户参与到“葵园”经济中,项目固定用工105人,临时用工6000多人次,还吸引了35人返乡创业;东海县大学生村官赵中刚,用最廉价的水晶边角料为原料,研制成水晶枕、水晶床垫和天然水晶灯等产品,使原来少人问津的碎水晶身价增值五六十倍。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新增了28家碎石加工厂,50多户“搭车”致富;南京雨花台区大学生村官李玲蔚创办的黄丝带助残项目,是一个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康复的平台,目前开发了抽纸盒、印花扎染等多个手工项目,50多位残疾人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加了收入,找回了尊严……

  据主办方介绍,全省8482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从事创业的将近一半。他们纷纷通过领办创办合办项目,凭借胆识和智慧,逐步成长为带民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本届创业大赛,共有1842名大学生村官、1006个创业项目报名参赛,经各设区市评选推荐、省级层面初评,有30个项目入围半决赛,经过角逐6个项目进入总决赛。

  比赛是创业项目的比拼,也是创业故事的展示。观看决赛的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金波被现场村官的精彩表现深深打动了。他说,村官的创业精神让人感动,富民的成果催人行动。

  

  

  >>>>>>

  让富民情怀贯穿创业始终

  本报评论员

  

  如何评价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好坏?在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当记者将这个话题抛给评委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了这样的想法:村官创业不同于其他青年创业,除了看项目潜力、盈利模式、赚头多少,还要看辐射带动效应。评委们的考量,传递出创业大赛鲜明的富民导向。

  据主办方介绍,举办全省性的创业大赛,不是要刻意打造几个乡间创业“盆景”,而是希望通过参赛选手的风采展示,充分释放他们的“种子”效应和“酵母”功能,营造创客辈出的乡村“百花园”,让更多村民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幸福指数提高起来,精彩呈现脱贫攻坚的“村官篇章”。

  从这个角度说,站在决赛舞台中央的几位选手的获奖名次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他们努力拼搏为村民造饭碗、增收入的情怀将被长久地定格。聚焦于闪光灯下的那些真情告白,向全省8000多名村官同行传递了青春强音:乡间呼唤创客,创业是青春最美的姿态,强村富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宝应县的一位村官看了决赛直播后说,全省村官创业吸纳了9万余人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让留守儿童可以躺在父母怀里尽情撒娇,让空巢老人免除了孤独寂寞,功德无量,令人震撼。“他们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自身的差距;也如同一个个标杆,锁定了我前行的方向。”

  可以想见,大赛虽然落幕了,但大赛引发的示范效应将如同阵阵涟漪不断扩散,汇集成一个个强村富民的“同心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