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都村官走访农户一家不落
2017-07-13 15:27: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江村 许露露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江都区郭村镇大学生村官杨赋霖走访群众

 

  “涂大爷,今天我把争取来的轮椅给您送来了!”“谢谢小陈!以后我就可以自己在村里转转了。”这是前几天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村大学生村官陈松林与涂秀华老人的一段对话。

  涂秀华因病导致肢体一级残疾,高昂的治疗费用使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是村里的重点扶贫攻坚户。担任真武村主任的陈松林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积极和区残联联系,帮涂大爷申请了一台高背轮椅。

  “今天下午,我到裴家组进行走访时,看到裴奶奶家的小孙子健健正在做暑假作业。裴奶奶说孩子爸妈都出去打工了,平常在学校都由老师管,现在放暑假了,自己要去忙农活,孩子没人看,愁死老两口了。今天走访的几户人家,凡是有小孩的,都遇到了类似困难。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这是小纪镇富民村大学生村官张涛7月3日民情日记的内容。最近,该镇的几位大学生村官经过商议,打算开展一次针对留守儿童的暑假专题读书会,为家长们分忧。目前,该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当中。

  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大学生村官融入全市“聚焦富民走千村访万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据了解,大学生村官们通过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及时准确地将村情民情反映给对接单位;通过记录一本民情日记,将基层问题和群众期盼,转化为任职村的民意档案;通过做好一些服务实事,发挥在创业富民、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159名大学生村官共走访农户1万余户、收集意见建议425条、记录民情日记30万字。

 

 

  >>>>>>

走访需要情怀


许露露


  很多大学生村官写工作总结的时候,往往都会写上“深入基层、走家串户、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之类的内容,但人到了,并不意味着心到、情到、责任到。有没有走进群众心里,能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走访成效的试金石。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村官,在被问及村里最贫困的是哪几户、因何致贫时,他先说有两户,然后又说三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也说得含含糊糊,最后只好惭愧地表示,重新上门核实。

  由此提醒大家,不是进了农家门就叫“走访”。走访既需要技巧,更需要情怀。不带着真情走访,不带着责任走访,是访不出民生疾苦,走不出富民之路的。只有心中有大爱,才能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察民情、解民忧。

  走访合不合格,群众的满意度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扬州市江都区大学生村官走访辖区内农户一家不落,30万字的民情日记承载了群众的心声和期盼。他们收集的意见建议多达425条,已经帮助解决的近六成。难怪采访时,一位老大伯对记者说,“大热天的,他们陪我坐在门槛上拉呱。看我家小孙子暑假没人看,就带到村部去补课,真是帮了大忙了!”

  群众心里有杆秤。大学生村官只有多进农家门,多和他们说点知心话,多为他们办点实事,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服务基层的诚意。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