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村,90后大学生村官赵宇是个标准的“暖心大白”,村里的大爷大妈们都爱跟他“侃大山”,在他发起开办的“希望村塾”,孩子们又亲切地称他为“小赵老师”。
走村串户家访 孩子老人心头牵挂
对于赵宇来说,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别,因为他每一天的工作都安排的满满当当。
上午九点,赵宇正在和正谊小学老师陈成商谈下午“希望村塾”年前的最后一堂课。赵宇是“希望村塾”的发起人,自2012年年底办学,至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不少外来打工人员都爱将孩子送到村塾学习琴棋书画,村塾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正谊小学。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宇说:“我们办的初衷是希望每天都开课,但是实际情况我们真正运营体验下来,村塾的主要课程主要是往辅导、还有一些兴趣课上转,然后就考虑在星期六和星期天。”
正谊小学老师陈成说:“因为我们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里,大多数子女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和照顾自己的孩子,赵书记创办的希望村塾,咱们的孩子在节假日就有了活动的空间。 ”
和陈成老师商谈好接孩子的相关事宜后,赵宇又马不停蹄地拿上一份“大礼包”,准备到十里之外的苏星村去看望8岁的朱晨慧小朋友,朱晨慧是在去年9月份进入正谊小学就读。
赵宇说:“因为上一次给她送衣服的时候,看到她书包太旧了,想给她换一个新的书包和文具用品。之前到她家去过几次,希望孩子能到村塾这边来学习。”
在苏星村口,朱晨慧的奶奶祝秀英正和别人拉家常,眼尖的老人一下子就认出了赵宇的车。60多岁的祝秀英急忙往家赶,见到赵宇又拎着礼物来,老人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祝秀英告诉记者,儿媳妇轻度智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儿子打工维持。没想到,两年前儿子出车祸过世,让原本就贫寒的家雪上加霜。此后,祝秀英一边拉扯着孙女,一边靠打零工度日。
祝秀英说:“她妈妈(儿媳妇)天天要我烧给她吃,我儿子出车祸之后,我的身体真是急坏了,心脏有点不好,就一直看病。”
正在说话间,朱晨慧在外公的护送下,回到家里,一看到赵宇带来的新书包和新文具,小姑娘乐坏了,立刻拆开画起画来。不一会儿,小姑娘跟记者熟络起来了,还主动提出要给记者画张画。
临别前,赵宇跟祝秀英老人说,孩子作业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给他。他还提议老人考虑一下,下学期开学,周末可以将孩子送到“希望村塾”去学画画。
赵宇说:“那边有老师给她提供一些课业辅导这样,除了我平时可以帮她,还会有更多的人帮她,就希望她的生活更丰富一点。”
告别了祝秀英老人,赵宇顺道来到了正谊村大前组冯毅老人家。70岁的冯大爷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平常老人特别喜欢跟年轻人“唠嗑”,所以,得空赵宇就陪他“侃大山”。
冯毅说:“赵书记这个人,不喜欢说空话,喜欢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