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一线工作法”,通过精选、严管、适用,使大学生村官深入一线练就本领,形成“村官到一线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新常态。
“一线服务”搭建大学生村官群众“连心桥”。
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经历简单、基层经验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的倾向,坚持把大学生村官放到基层一线去,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搭建干群关系纽带。创新服务群众新模式,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对全县98名大学生村官实行驻点包户制度,安排大学生村官每人结对挂钩 2户群众,帮扶脱贫创业;先后选派260余名大学生村官到村(社区)网格中,到基层管理的第一线,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困难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密切群众关系。
“一线考核”设置监督管理“保障栏”。
把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贯穿于大学生村官一线磨练的始终,强化“一线蹲苗”考核力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完善联动培养、帮带培养、实践培养工作机制,健全每季度定期汇报、外出请销假、跟踪监督考核等制度。同时,采取随机督岗、暗访抽查、检查日志等措施,对大学生村官到岗履职、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坚决杜绝“空挂”现象和“不作为”现象。
“一线选用”构筑成长成才“孵化器”。
将一线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优先提拔实绩突出、基层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学生村官。对在一线工作中综合表现突出、实绩考核优秀、群众公认度高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重点培养、使用,并适时提拔到相应的工作岗位。截止目前,已有19名在“一线”工作中实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被提拔重用,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形成了从基层一线培养使用的培养导向和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