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管理的内蒙古模式
2011-11-04 12:00: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朝克图/图 牛草宽岳滨丁青/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锡林浩特市西乌旗巴彦花镇大学生村官正在为牧民建立档案。

  在内蒙古采访大学生村官很费时费力,因为这里疆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特别是一些牧区,点多、面广、线长,交通不便,有时在路上耗掉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几顶蒙古包,但正因为采访的艰辛,记者才越发为大学生村官能在这里扎根基层而感动,一路采访下来,也更为当地各级组织部门从实际出发探索出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个性化做法而叫好。

  一个办法,

  有效化解食宿困难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疆域辽阔,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在我们这儿当大学生村官不容易呀,各地在引导他们主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采访途中,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荣天厚向记者介绍。

  记者采访发现,在内蒙古,有的嘎查(蒙语,村的意思)只有几户人家,加之条件限制,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面临诸多困难。为此,自治区专门出台办法,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好大学生村官的食宿、交通和安全。农区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就把食宿放到村里;牧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集中到苏木(蒙语,乡镇的意思),采取“统一食宿、集中办公、定期入村”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困难。

  “食宿在苏木乡镇,会不会影响大学生村官在嘎查村的工作呢?”面对记者的疑虑,荣天厚部长解释说,“我们严格规定大学生村官每个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0天,有时候因为天气等原因没法进村,则要求他们在苏木乡镇为牧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一做法不仅符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也从制度层面有效解决了‘村官不在村’的问题。”

  记者在锡林郭勒盟看到,各苏木乡镇除为村官配备了生活必需品外,还在宿舍区配备了图书架、阅报栏、电视机、乒乓球台等设施。宝力根苏木专门为“村官”开办了食堂,为每位“村官”提供食宿补贴200元;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村等6个村,还为大学生村官购买了电动车,以方便他们上下班和出行;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解决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问题。

  把服务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使大学生村官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了扎根农牧区、服务农牧民的信心和决心。

  两本册子,

  记了民情记了成长

  在锡林浩特市西乌旗巴彦花镇大学生村官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样一本小册子:巴彦花镇包扶嘎查干部民情一册通,上面详细记录了大学生村官深入牧户家庭了解到的情况。牧户姓名、家庭人口、草场面积、主要收入来源、联系电话、入户时间、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落实的情况等赫然在目,下面还有户主的签名。

  除了民情一册通,大学生村官们还以民情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在嘎查村开展工作、为民办实事的情况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

  巴彦花镇党委书记金玉宝向记者介绍,该镇共有8名大学生村官,为了尽快让他们熟悉牧区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民情一册通”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功课。“这本小册子,承载了村官与农牧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群众的喜怒哀乐全在他们心里装着呢。”金玉宝笑呵呵地说。

  “我们这儿不比东部省份,牧户之间离得很远,有的相隔几十公里,最近的也有七八公里,大学生在这里当村官,不容易呀。”镇长朝克图补充说。

  的确,内蒙古这样的省区不比东部,在东部省份,村庄密集,居住集中,串门方便,村民各家有什么情况很容易了解,人与人之间也很容易沟通。而“民情一册通”及“民情日记”恰恰弥补了无法随时上门、经常上门的不足,只要上门一次,就把牧民各家的情况和各种需求“记个够”。两年来,8名大学生村官共记民情日记1260篇,为牧民群众办实事120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据介绍,在内蒙古,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有这样的两本小册子,它真实记录了牧民的各种喜怒哀乐,也记录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成长轨迹。

  三位“导师”,

  不同侧面予以帮扶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自治区,汇聚了蒙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等49个民族,各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如何尽快了解并融入其中,对大学生村官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为更好地帮扶大学生村官,每一位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各苏木乡镇都会为他们配备三位“导师”,即由苏木领导、承包嘎查干部和嘎查“两委”负责人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结对联系,形成以苏木干部为“思想导师”、承包嘎查干部为“工作导师”、嘎查党支部书记或嘎查长为“实践导师”的“3 1”帮带链,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开展全程跟踪式培养。

  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身着蒙族服装的大学生村官颜芳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2010年9月,颜芳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被选聘到巴彦德力格尔嘎查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经过一年的努力,颜芳的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今年7月,被宝力根苏木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高票当选宝力根苏木党代会代表。

  提及成绩的取得,颜芳由衷地感慨。巴彦德力格尔嘎查党支部书记孟根都希是颜芳的“实践导师”,颜芳刚到嘎查,孟根都希就告诉她,“要想走进牧民心,先得和牧民成一家人。”他亲自带着颜芳进牧户、访民情、悉民俗,先后入户120余次。

  在各级组织部门及“导师”的精心培养下,自治区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起来,在促进农牧区发展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涌现出了一批典型。

  截至201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4335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60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26人担任嘎查村“两委”正职,473人担任村“两委”副职。三年前不少农牧民群众对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不怎么感兴趣,认为“恐怕呆不了一个月”、“过几天就会调走”、“大学生村官吃不了什么苦”,如今,许多农牧民群众对身边的大学生村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