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县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将“烂泥滩”带出贫困“泥潭”
2019-12-27 09:4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李锐 记者 倪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记者连线秦振邦时,他刚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涵江村驻村回家。自2017年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派驻偏城乡涵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这是他第一次有时间留在家中陪伴家人。此前,爱人7次手术,他无暇照料,反倒是妻子术后跟着他携手驻村;短短3年不到,当年这个还叫“烂泥滩”的穷村,走上了致富路。秦振邦也于2019年金秋,赴京领取了金灿灿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奖杯。

 

 

  在质疑的目光中起步

  涵江村是西吉县最偏僻穷困的小山村之一,村名原来就叫“烂泥滩”,辖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24户1199人,常驻人口141户5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75人,已脱贫72户329人,未脱贫18户46人。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66%下降到2.78%。

  秦振邦常用一句话自勉: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快到退休年龄的秦振邦,回忆起2017年初刚到烂泥滩村时,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秦振邦,对农村的贫穷,虽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吃惊不小。

  土路两侧,破旧的土坯房比比皆是。村部办公室里,砖头支撑着一张“瘸腿”的桌子,两把椅子靠背不稳,一屁股坐上去,差点摔跤。村主任从家里拿来两把椅子,去镇上赊了半袋煤炭、一个火炉,加上单位送来的一张床。秦振邦在烂泥滩村算是安下了家。

  第二天一早,秦振邦开始一家一家跑,一人一人聊。上任第七天,他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给大家鼓劲:“精准扶贫不养懒汉,大家要有主动发展的劲头,不能再想着等靠要。从今天起,烂泥滩村要开始新的一页。”

  没想到,一个村民腾地站起来发问:“秦书记,你今天的话我们都记下了,你要能带我们过上好日子,你就是好样的。要不然,你就是个溜嘴货,趁早卷铺盖走人。”

  驻村帮扶工作就这样在乡亲们质疑的目光中开始了。

  烂泥滩村一直靠天吃饭,赶上年景不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结合摸底情况,秦振邦分析,发展肉牛养殖,不失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他决定调整村里的种植业结构,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少种粮食多种草,保证牛羊有“口粮”。之后,老秦便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有人说没钱,有人说没技术,还有人说鬼知道能不能挣上钱!总之,理解、支持的人不多,秦振邦寻思着得在村里找个典型,给村民们放个样子出来。

 

 

  村里有了支柱产业

  听说贫困户苏孝平以前养过牛,秦振邦先去找他。苏孝平家住在村上最边远的山坳里,遇到雨雪天,老人孩子出不了门。几十亩山地,两头牛,全家苦干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苏孝平的几个姐姐都在新疆,她们联合动员弟弟去新疆挣钱。秦振邦到他家时,他正忙着收拾东西做搬家准备。

  老秦不让他走:“孝平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村正在申请养殖示范村项目,一旦申请下来,指定能挣上钱,你难道真愿意背井离乡?”

  秦振邦在他家里的土炕上住了两个晚上,给他讲扶贫政策,算发展产业账。“孝平,你放心,缺钱咱们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免抵押、免担保;缺技术咱们请专家教。反正我有信心,就看你敢不敢干。”秦振邦记得苏孝平当时也是将信将疑,“那我就试试吧,干不成,我还得走。”

  老秦立即带着他去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帮他建起了牛棚和饲草青贮池,又联系购买了5头基础母牛。刚刚松了一口气,可一天晚上,苏孝平气喘吁吁跑来:“我家的牛快不行了,一整天都不吃草,你快去看看吧。”老秦拿起电话边联系兽医边发动汽车往苏孝平家赶。

  兽医来后,他帮着拉牛打针,清理肠道。忙活到大半夜,送走了兽医,他和苏孝平在牛圈里守了一夜,天亮时,牛终于吃草了。看到疲惫不堪的老秦还要去村部上班,苏孝平感动地表态:“秦书记,我养牛,你操心受累成这样,我只有好好养,才对得起你。”

  现在,苏孝平家存栏14头牛,年收入达7万余元,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电,购买了农用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苏孝平的成功,点燃了大伙儿养牛的热情,纷纷找到秦振邦,都说要养牛。这下老秦忙开了:帮大家申请贷款,指导种植饲草,一栋栋牛棚建起来了、一座座青贮池挖好了,一头头优良品种肉牛买回来了,村里终于有了支柱产业。

  为倡导科学养牛,村里邀请养牛专家举办“培训班”,苏孝平总是第一个到,他成了致富带头人,并带出了一批养牛“土专家”。村部院子里,秦振邦专门制作了醒目的标语: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

 

 

  绘就脱贫攻坚路径图

  结合村情,秦振邦带着村两委理出了烂泥滩村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包括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金融扶贫加产业发展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产业发展养殖业建设、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等。他以老骥伏枥的“牛劲”,将烂泥滩村带出贫困的“泥潭”。

  以贫困户养殖牛羊为突破口,村里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养殖全覆盖,户均养殖5头牛、人均养殖1.8 头以上,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2017年,烂泥滩村被列为闽宁示范村项目,在对口帮扶下,村里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扶贫车间、农机具合作社、村集体养殖合作社、艾草、菊芋种植扶贫基地……2018年初,烂泥滩村正式更名为涵江村。

  现在,村上的留守妇女们在扶贫车间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更可喜的是不用再外出打工了,留守儿童们也能就近上学了。

  “干扶贫工作,只要针脚够细,就能在群众的心里绣出幸福花,烂泥滩上也能绣出富民锦。”老秦是这样给村两委鼓劲的,也是实打实地带着大家一起干的。就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曾经没落的烂泥滩村悄悄变了样。

  水泥硬化路穿村而过,太阳能路灯方便群众出行;户户有产业,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村里接上了互联网,设立了金融服务站,把“银行”搬进了村;光伏发电站、扶贫车间、房屋租赁、农机具合作社等,让村集体有了收入,破解了“空壳村”的难题。

  妻子退休后陪他住进村里

  驻村的日子,秦振邦忙碌着,收获着,可面对妻子马玉峰,歉疚时时涌上心头。

  马玉峰因高血压、糖尿病缠身,引起并发症,视力一度下降得厉害。2017年初,秦振邦刚要驻村时,妻子的视力又开始下降,住院检查发现,眼底大面积出血,黄斑水肿病变,医生让赶快做手术,要不然就会失明。为此她先后历经7次手术,秦振邦因工作太忙,都没在身边陪过一天。

  妻子知道老秦的脾气:干工作认真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总是对老秦说:“你就安心在村子里干正事吧,我没事。”有一次秦振邦去医院接马玉峰,熟悉她的病友甚至开玩笑:“我们一直还以为你没有丈夫呢。”

  出院后,马玉峰的视力只有0.1,已属病残的她不想让孩子费心照料,也不放心老伴一直在外驻村。办了退休手续后索性带上锅碗瓢盆,跟着老秦住进了村里。

  秦振邦原想着,妻子在身边了,可以边工作边照顾了,没想到,忙起来还是顾不上。马玉峰不仅得摸索着做饭、洗衣服、照顾他,熟悉村情后,还帮着秦振邦一起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成为和丈夫一起攻坚克难的扶贫队员。

  每当看到妻子那摸摸索索的样子,老秦跟记者说了心里话:“真的是又难过又感动。如果不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不仅对不起村民,也对不起妻子!”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好。如今走进涵江村,大伙感受到的是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新面貌。现在,村上没有人叫秦振邦“秦书记”了,都亲切地叫秦哥或老秦,小孩都喊伯伯或爷爷!爱人马玉峰呢,也成了大家的嫂子。

  老秦的驻村帮扶工作结束了,但他说自己的心,还和第一书记们同在。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