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谢谋经过公开招录成为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主任助理。四年来,他以农村为家,以村民为亲人,带领大家搞种植、修公路、找饮水,干得轰轰烈烈,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业:“困难不可怕,坚持就是胜利”
大石镇石笋村虽然距离广元市城区不算远,但却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山大坡陡,交通不便,平均海拔达到1300多米。由于地理环境差,当地群众多以外出务工谋生。
初生牛犊不怕虎。初来乍到,谢谋就与村里人有不同的想法,走访中,谢谋发现石笋村完全符合发展猕猴桃的条件,于是决定试种猕猴桃。这一想法得到了大石镇领导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2009年10月,在一些村民质疑中,谢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荒山400亩,创业由此开始。
好事多磨,创业更是如此。由于缺乏种植经验,管护不到位,当年苦心种植的150亩、7000株红心猕猴桃因受到寒冬和除草影响枯死不少,损失近2万元。尽管这样,谢谋并没有被困难打倒,通过培训、请教和摸索,最终掌握了猕猴桃种植技术。
猕猴桃从种植到丰产至少要三到五年,如何在短期内见到效益?根据当地高山气候特点,谢谋决定在猕猴桃地里套种甘蓝。2010年2月,他试种甘蓝16亩,却又因霜冻袭击,加之交通不畅,除少部分自己用摩托运出去卖外,大部分都烂在地里。
接连的失败并没打消谢谋的创业热情。第二年,他不仅没退缩,反而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因进行了科学管理,仅甘蓝当年就收获600吨。如今,谢谋的创业园达400余亩,成了名副其实的“蔬菜大王”。自然,创业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聚力:“要让群众信服,就得办几件实事”
谢谋种菜尝到甜头,当地村民的创业激情也由此点燃,纷纷加入种养殖致富行列,有许多村民还专程从外地赶回来拜谢谋为师种蔬菜。为发动群众,谢谋承诺免费为村民代购种子,提供技术,帮助外销,还组织村民到附近的大型蔬菜基地学习考察。
要打开销路,首先就得解决好行路问题。随着种植的成功,谢谋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他带领村民打通了联接附近村组的道路,其中请机械修路这一项就自掏腰包两万多元。路修好了,谢谋又到广元市城区和巴中、广安等地为蔬菜跑销路,将经销商请到山里来考察,如今每到蔬菜收获时节谢谋的电话就响个不停,经销商主动联系前来收菜。种菜有技术、种好不愁销路,村民的信心更足了。
在谢谋的示范带动下,石笋村的种养殖业“全面开花”,蒸蒸日上。目前全村共种猕猴桃300亩,蔬菜600亩,核桃300亩,板栗1000亩,跑山鸡8000只,魔芋20亩,有30余户村民把蔬菜种植业作为发展致富项目,去年全村蔬菜总产量达1800余吨,仅蔬菜一项就让有的农户增收一万余元。
不仅如此,针对当地吃水难问题,谢谋还带领群众找水、打井,让村民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村民邻里间发生矛盾时,也乐意请谢谋调解;一有空闲时,大家总喜欢与谢谋“摆两句”,听听致富信息,学点种养殖技术。
感悟:“农村是个大舞台,精彩人生靠自己”
经过四年的打拼,谢谋不仅为自己的发展积累了财富,奠定了底气,也实现了带富一方、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他先后获得广元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候选人、利州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先进个人”、利州区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为做大做强魔芋产业,2012年8月谢谋与苍溪县魔芋种植领军人黄军周等成立了广元市魔芋协会。下一步,他还想利用石笋村的自然优势,成规模养殖跑山鸡,成立石笋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一个散养鸡的“新农村”示范基地。待所有产业成效显著时,还梦想在市城区开一个实体店,专门经营石笋村的农产品……
“刚到村里时我也曾有过考公务员的想法,但现在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谢谋说,“作为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农村,就应端正态度,扎下根来,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充分展示自己,放开双手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