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许前贵等人正在试验自己制造的土豆播种机 蒋德乾刘玉明文/图
近年来,四川省三台县刘营镇把建设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作为创业富民的切入点,积极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扶持引导返乡大学生干事创业,让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瞄准县城菜篮子80后土里掘金
一条3米宽的水泥道路直通王强的农业种植园。园中,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瓜藤爬满了棚架,黄瓜水灵鲜嫩,四季豆翠绿诱人,西湖瓜蹲伏在藤蔓之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工人们采摘、装箱,王强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2013年6月,王强和几个大学同学合资在刘营镇梁平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全力打造心中的生态农庄。“我们主要瞄准县城,争取让市民都能吃上新鲜的生态绿色蔬菜。”走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之路,做强做大产业,这是王强和同学们的梦想。
“这个创业园,是所有有志于创业的青年人的实验田和根据地。”创业园负责人告诉笔者,为了扶持返乡大学生创业,该镇在群众基础好、交通便利的梁平、映河、五洋等村规划500余亩土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在大学生创业园区内已经有8名大学生进行食品加工、蔬菜种植和养殖等产业开发。
跳出农门再回来创新农技效益高
2010年,在农村长大的许前贵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在绵阳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他毅然辞职,回农村“刨地找钱”。许前贵通过考察,发现刘营镇五羊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是蔬菜种植的理想场所。在与相关部门联系后,刘营镇政府在土地流转、贷款、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他诸多优惠政策。拿着借贷来的资金,许前贵在当地流转了50亩土地,开始了创业。
他从山东、成都等地引进优质蔬菜种子,精细化耕作,精细化管理。由于掌握了新的技术,蔬菜产量大幅提升。同时,他还自我摸索水、肥滴灌技术,既经济又实用。当地蔬菜种植户纷纷上门取经,许前贵总是悉心传授。
“土地流转给大学生们不但有流转费用,在这里打工每天还可以挣50多块钱呢。”在蔬菜基地做活儿的村民说,许前贵这娃娃舍得吃苦,半年时间不到都晒成“焦炭娃儿”了。正是这种干事创业的劲头,许前贵的蔬菜种植业蒸蒸日上,亩收入达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