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不想待村里,这是以往很多地方常有的现象。而如今在遂宁市安居区,一群大学生村官却选择了驻守农村。安居区磨溪镇板仓村支部书记卢双华就是其中一名。他一手抓村里的发展,一手抓自身创业,一干就是7年,被当地村民戏称为“养猪书记”。
12月16日大清早,卢双华起床后,习惯性地前往离家不远处的猪舍,走两圈,看一看,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心里才踏实。一早到猪舍查看猪的生长情况是卢双华每天做的第一件事。这一天,他还惦记着村里修路的事情。离开猪舍,卢双华立刻去了村道路施工现场。
看似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卢双华却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2008年从四川民族学院毕业后,卢双华回到老家板仓村考上了村官。“那时候村里很穷,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卢双华回忆说,不仅村里穷,而且自己每月的工资也只有900多元。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村官的卢双华白天黑夜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村民的出路在哪里,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一无公务员编制,二无工作经验,三无经济基础,四无人脉资源——面临这样的困境时,很多大学生村官都选择了离开。卢双华同样很纠结,但没有离开。“只有自己带头抓产业,抓经济,村里才能发展起来,村民才会富裕。”卢双华的发展思路很明确,信心很坚定。
从2009年至今,从养鸡、再养鸡到养猪,卢双华历经坎坷,总结积累经验,开办起了养猪场。2013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的他,放开手脚大干。目前,全村最后没修通的3公里村道路正加紧施工,过年前将完工。同村的曹大明以前搞种养殖业总是没底气,而在“猪”书记的创业带动下,他和村里10余户村民跟着搞起了养猪、养鸡,种植香椿、沙田柚等农村经济实体。
和卢双华一样经历的,还有安居区横山镇船行村支部副书记宋文治。2007年从村官起步,如今他已创办起了自己的养鸽厂。12月的一天下午,宋文治在村上开完会直接到了养鸽场,变身养鸽工人。养鸽场里,宋文治从一只母鸽身下掏出鸽蛋,仔细看了看,欣慰地自言自语:“这个蛋明天就要孵化出来了。”每天一早一晚照料鸽场,白天忙村里的公务。两手兼顾,两不耽误。8年来,村里不少返乡农民在宋文治的带领下,创办了各种养殖场。
在安居区,还有一些扎根基层、创业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有的选择与村民合办,有的“抱团”发展,将自身创业与村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据介绍,目前安居区共有大学生村官200余名,其中29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各类经济实体22个,成功打造了“宋鸽蛋”“塘河柚”“ QQ农场”等特色品牌。
“大学生村官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羊’。”安居区组织部组织一股股长罗石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居区从帮带、管理、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创业培训,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着力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适应难、作为难、创业难的问题,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快速成长和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