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纳溪区村官:青春在乡间增辉
2015-03-25 09:3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作者:周天红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先后迎来了140名大学生村干部和选调生。他们服务在村社基层一线,把青春奉献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坝,对于改善全区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更新基层组织工作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乡村已成了大学生村干部人生的“第二课堂”,他们在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成了自己成长历程中一个个亮丽的“音符”,使青春年华更加丰富和美好。

  年轻的“和事佬”

  纠纷调解,对于许多长期工作在基层的老同志来讲,都是一件比较考“手艺”的事儿。当张晓平通过公开招考成为护国镇大雄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那一刻起,这事儿就成了她的“必修课”。

  大雄村地处城镇近效,征地拆迁是常有的事,再加之隆纳铁路和川黔高速公路要过境村里,征地拆迁的工作量就更大了,村里的群众纠纷常常发生。

  去年9月,张晓平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小张说:在学校里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老师却没有传授自己调解纠纷和做群众工作的知识,头脑里是一片空白。

  该来的始终要来。上任不久的一天,小张接到村里群众反映,村民王贤勇和王贤芬两家由于柴山问题闹开了,争吵打架,还医了70多元。群众的事情摆在面前,自己只好硬着头皮上。小张主动找到了两家人,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有事儿说事儿,有理说理。两家人看到小张的真诚,气立马消了一大半,最后终于答成了和解。

  通过这件事,小张总结了一条经验:要做好群众工作,既要腿勤、嘴勤,还要动真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小事摆着不及时解决就会闹出大事。后来好多时候,小张都用自己那条经验去做群众工作,果然有效。城镇开发建居民小区征地,有户群众不愿意拆迁,她多次上门做工作,耐心解释,群众思想通了,主动搬了家。落户村里的企业与群众发生纠纷,她反复奔走,多方协调,双方最终协商解决了。

  这一年,小张先后处理村里的矛盾纠纷10多起,成了村里名符其实的“和事佬”。

  面对20条群众意见

  袁涛是护国镇一名选调生。去年7月,镇党委任命他为长坡村党支部书记。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这名大学生年轻的肩膀上。

  长坡村是一个偏远村,离镇上15公里,就是坐一回两轮麾托车也要花50元的路费。由于前任村“两委”班子与群众的一些矛盾,袁涛接手长坡村的工作,摆在面前的是“一摊子问题”。 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当他准备坐两轮回镇上时,还有群众拦着他反映问题。

  对于群众的意见,小袁直面以对,就从收集群众的意见入手,主动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听取群众的想法。通过梳理,群众对村上的意见建议达20多条。

  面对20多条群众意见,小袁通过摸排,把意见建议分为轻重缓急归类整理,能够解决的,立即进行落实;不能够解决的,向群众说明原因;需要上级帮忙解决的,主动汇报争取解决。他白天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群众的心声,争取群众的信任,晚上就住在村办公室里,一住就是3个多月。小袁还主动与群众“认亲戚”。在走访中,他遇见村里的100岁老人过生日,拿出了身上仅有的150元做“人亲钱”,回家时自己却借钱赶车。

  大家看到小袁确实是个办实事的“村官”,人心一下就凝聚起来了。村里的各项工作很快步入了正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合率”达98%,村里修水泥路群众积资款完成了93%,200多亩土地垦复项目顺利完工,全部建成了竹基地。

  在小袁的努力下,村里人再一次看到了自己增收致富的希望。现在,村里群众见面都高兴地叫他“小袁支书”。

  路在脚下延伸

  合面镇是全区偏远的乡镇,村社多处于岩区,交通不便。有的地方村民卖一头生猪人工工资就要花去100元。群众对通路要求十分迫切。来到该镇的大学生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大家都把发动和带领群众修路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简丽梅是杏花村主任助理,她来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同其它村干部一起带着群众修路。由于修路需要大家积资投劳,有少部分群众不理解。小简只得反复上门做工作,分析解释路通后的好处,不知走破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嘴。群众看到她的热情,积极出资出力,把路修进了村里。路通后,小简又同村“两委”班子一起帮着群众搞蚕园乌鸡养殖,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全村已有40多户群众搞起蚕园乌鸡,最多的达50多只。

  目前,合面镇在大学生村干部的发动和带领下,群众的修路热情高涨。仅杏花、新正、郑河三个村,修建通村水泥路2.8公里,碎石路4.48公里,石板路6公里。

  路在延伸,大学生村干部们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该镇大学生村干部的事迹多次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被省市媒体宣传。新正村大学生村干部谢杨林还被表彰为全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