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村官潘小兵:乡村如此多娇 引外地郎爱上它
2016-01-14 09:51:00  来源:央视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是你擦干我第一滴眼泪/妈妈/是你让我学会飞翔/妈妈/我真的不想让你失望/妈妈/因为我的梦想在远方啊/妈妈/嘿/永远慈祥美丽的妈妈/你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火把/黑夜里我不会迷失方向……”  

  2011年四川资阳乐至县第二届“大学生村干部、志愿者文艺汇演”上,一首动人的《妈妈》唱出了母爱的温情,打动了游子的心。演唱结束后,潘小兵背过身去偷偷抹了眼泪,出来两年了,亲爱的妈妈,不是儿子不想回来,而是脚下的这片热土已成为第二个故乡,梦在这里起飞,心也在这里翱翔。  

  “我给你们扎起”,这是他学会的第一句方言  

  2010年10月,带着青春与知识,潘小兵来到距离家乡西昌640公里远的乐至县蟠龙镇,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活。作为一个外地人,小兵知道要想尽快融入村民,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学习土话,沟通畅快了心才能靠得更近。平日里走村窜户,他尽量多学习当地语言,坐在院坝里和大爷大婶们“吹壳子”、“摆农门阵”,村民们也都喜欢这个朴实的小伙子。2011年7月盛夏的一天,村里严家媳妇哭哭啼啼地闯进办公室,“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书记,快去湾塘看哈,要出人命啦。”小兵心里一紧,头一次处理这种大事,可得妥当。他跟着严家媳妇边走边了解原因:严家在河下游拓了一个池塘喂鱼,上游邻村李二娃想把自家的水田变旱田,这水一抽可就害苦了严家,顺着下来灌进鱼塘。水浊了到是其次,鱼儿都被溢出来了,可偏偏李二娃咬死不认账,不愿意赔钱,严家又是老实人,拿他没办法,只晓得哭着让大伙评理。  

  快赶到的时候,小兵就听见有人在叫嚣:“抄上家伙干一架。”他几步冲上去,拨开人群,站在中间说:“哪个敢动手,还有没得点规矩了!大家都是挨邻处近的,不要伤了和气。”人群稍微安静了些,但是回头看见是小支书,李二娃根本不买账:“你一个外地人晓得啥子,这里莫得你说话的份,哪个喊他把水塘修在那里的,遭了活该!”看见好言劝说无果,小兵可没有输架势,他拉起严大爷的手说:“莫虚,我给你们扎起!现在是你有理就不怕,但是不能动手,有事我们会处理。”闻讯赶来的村上另外几位干部把两家人请到村办公室进行协商,在事实和法律面前,李二娃红了脸,当众向严家道歉,接受了处罚。  

  “这次多亏了小兵书记,你吼那一声让我们觉得有人来给我们撑起了,底气都足了。”严大爷满眼泪花,在场的其他村民也都竖起了拇指。  

  我懂得多一点,就多做点  

  “感谢雨露,滋养我成长;感谢阳光,照耀我前途;感谢这片我深爱的土地,让我将智慧的种子播撒其间。”在小兵的日记本里写着这样一段话,他说人要有志向,要懂得付出和感恩才能收获掌声。他在驻村干部的陪同下每天坚持走访一到两户人家,了解村情民意,四个多月的时间,他走遍了三朝门村的山山水水,也渐渐走进了村民的心。在这些奔走的日子里,小兵总结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民的小农意识并未完全消除,传统的农耕方式依旧制约着经济发展。于是他把远程教育作为了重点推广对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们知道科技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由于村“两委”人员年龄偏大,远程教育那套设备对他们而言完全是陌生的,小兵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维护工作。但是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比较保守落后,对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了解不足,对远程教育的功用更是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小兵第一次组织村里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的时候,只来了三个人:村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和村主任的爱人。小兵顿时傻眼了,这情形多讽刺,要放弃吗?这条路若是走下去还得面对更多的质疑和难处,但是彝族男儿的豪气在此刻涌上心头,“自己选择的路,即使是跪着也必须走完”。  

  他挨家挨户地做动员,宣传国家惠农政策,讲解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成果,多少个日夜,风里来,雨里去,皮肤晒黑了,手变粗了,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淡淡的地方口音。终于,在第六次开机的时候,屋子坐满了,村民的脸上写着期盼和未知,他们来寻找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东西——各种致富信息和科学种养技术。小兵站在墙角,心里很是激动,这两年他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发布农产品行情信息30余次,下载“致富经”60余次,播放远程教育节目100余次,群众参学率达到96%以上,这些致富信息、先进种养技术给村民的思想带来极大冲击,文明新风真正吹进了农家门。2011年小兵被乐至县委授予“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  

  生活是可以过得多姿多彩的,我爱这里  

  小兵在帅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奋力争先,他的人生自此有了泥土的清香、群山的葱茏和潺潺流水的清音。都说彝寨儿女多才艺,小兵浑厚的嗓音很是出彩,那歌声可以直抵人心,有时候走到田间地头清唱两句,就有村民跟着吼两嗓子。小兵突然有了想法,这里好山好水好人家,精神文化建设得做强做大。  

  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农户家走访慰问,虚心接受他们的有益意见和建议,三朝门村的文化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提高,一座集办公、农村书屋、活动室于一身的新文化站已投入使用,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满足。今年春节去看望慰问一位老支书时,他发现老支书的孙子从“农家书屋”借回来5本书,翻开一看基本还是簇新,问及相关知识也完全回答不上。经过了解才知道,很多村民有求学的欲望,但是由于平时劳作时间长,力度大,回到家中已经没有看书学习的时机。小兵认为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发挥“农村书屋”的效用,在与村“两委”经过多次商议后,他提出了“知识加油站”的构想,即依托书屋,每月轮流在各村民小组开展“读、赛、评、奖”活动,引导更多村民利用空闲时间看书、用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从而实现“农村书屋”价值最大化。  

  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小兵和乡镇上另外十位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节假日为村民们送上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文化大餐”,群众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一刻,小兵心里明白,他爱这片热土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土地承载着他的梦想,蓝天放飞着他的希望。小兵将一个小小的承诺埋在了这里:以挺拔的姿态扎根基层,以执着的信念坚守农村!

责编:车婧